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1 / 2)

第二日在廣州城內舉行公審,公開審問采生折割案的人犯。

這日一早天還沒有大亮,廣州府衙旁數條街都被圍的水泄不通,場麵有如趕廟會一般熱鬧。百姓們一是好奇這個所謂的公審和過去升堂問案有什麼不同,二是出於對采生折割案的憤恨,三是因為古代生活大多時候很枯燥能有個熱鬧看不容易,所以都想來看一看。許多人剛剛解除宵禁就從家裏跑出來,到公審的地方占位置。

這次公審是在室內並非在室外,能容納的‘觀眾’不多,粗略估算大約隻能容納二三百個百姓,所以很快這些位置就被填滿了;但即使如此,仍舊有後來的百姓想要擠進去看,惹得早早占了位置的人抱怨起來,後來還發生了口角,好在負責維持秩序的警察對此早有預料,看著堂內已經滿了將還想擠進的人扔出去,守住門口,若是有人出來再放人進去。

允熥親自過來看過這個公審的地方,當時就好奇地問錢明林:“為何要在屋內公審而不是在屋外?那樣能看到的人不是更多些麼?”

“陛下,人多秩序不容易維持。若是在空曠之地,有上萬甚至數萬百姓圍觀,若是群情激奮之下要打死人犯,如何?阻攔百姓或許會有百姓死傷,不阻攔百姓就違背了章程,都並非是好事,所以臣安排在屋內公審。”錢明林答道。

辰時中,專門負責審案的許博遠許通判從後衙走進大堂內,開始升堂問案。

問案的過程與之前並無不同,允熥沒有貿然將後世的法院問案模式搬過來,隻是提出了‘公訴’的概念,證人和原告也不需要一直跪著,問過身份後就可以站起來說話;不過今日的案子是由警察署提起‘公訴’,那些被他們采生折割的人的屍首暫時還沒有人認領,估計隨著逐漸腐爛即使有人想認領也不能成了,所以並無原告百姓。

‘公訴’讓圍觀的百姓大開眼界,紛紛與身邊相熟不相熟的人談論起來,感歎還有這麼一個問案的辦法;‘看來雖說是民不舉官不究,但這些大案即使無人檢舉官府也不會束手旁觀,會用‘公訴’的法子來問案。’一個今日前來旁觀的世家子弟在心裏默默想著。也不知怎的,今日的公審有許多廣州城內的世家子弟前來旁觀。

但隨後在堂上所列舉的這些人犯下的事兒讓百姓暫時忘卻了其它,隻剩下了憤怒。

為了徹底貫徹允熥讓百姓憤怒的理念,警察署的這份公訴書寫的十分詳盡,罪名除了采生折割外,還有巫蠱、殺人、綁架、誘拐、盜墓、辱屍、詐騙、襲警、非法製藥等十幾個,每一個罪名後麵都詳細寫出了相關的案子。所以整個公訴書厚達幾十頁,僅僅將公訴書讀一遍一個時辰就過去了。

時間雖長,但案情太過驚悚恐怖,盡管大多數百姓已經從各種渠道知道了案件的消息,但不論是在後麵偷偷旁聽的廣州諸位官員,還是屋內屋外的警察和百姓,都是第一次完整知道整個案子。不僅是百姓,就連維持秩序的警察都紅著眼睛看向寧彩等人犯,坐在大堂上的許博遠就看到一個警察抽出自己的警棍使勁在一旁的牆壁上敲了幾下,他毫不懷疑若這個警察就在寧彩等人身旁,會馬上打死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