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過了多久,他忽然聽到一聲大叫:“竟然是,竟然是……”最後這幾個字卻始終沒有說出來。
“爺爺,竟然是誰?”陳永華聽到他的話覺得很奇怪,問道。
過了半晌,陳保國回過神來,將玉佩鄭重的放回陳永華手中,說道:“這個玉佩永華你一定好好好保管,將來,這就是你的前程。不,還是爺爺替你保管。”說著,他將玉佩小心翼翼的放到桌子上,找了一本書夾在了書裏,又自言自語道:“還是找些棉花裹在裏麵更安全。”
“什麼?”永華感覺更加糊塗,想要繼續問,但陳保國竟然不再答話,轉身出去了。
永華不解的自言自語道:“送給我這個玉佩的人到底是什麼身份?讓爺爺如此重視?”
這一日很快過去。第二日一早允熥下了朝回到乾清宮前殿,就見到幾個略有些陌生的麵孔正局促不安的站在殿內,有些人腦門上還冒出汗來。陳繼走過去對他們說了幾句話,允熥離的遠也聽不到,隻是見他們都搖了搖頭。
允熥再走近幾步,其中一人忽然仿佛預料到他返回一般轉過頭來,隨即躬身對允熥說道:“臣周述見過陛下。”
其它幾人聽到這話,也馬上轉過頭來,對他行禮道:“臣××見過陛下。”
“諸位愛卿平身吧。”允熥走進乾清宮,對他們說道。
這些人自然就是這一科的進士中被挑選到他身邊為中書舍人的了。雖然科舉製也導致了一些高分低能的人產生,但是能夠一路考到進士的或許有死心眼的,可絕對沒有高分低能的,其中大多數也是大明最為傑出的人才,所以允熥每科都要挑選幾個新科進士到身邊為中書舍人。
允熥對這幾個人說了幾句話,大意是說他們都是大明的才俊,在朕身邊認真辦差,等等。
說過這番話,允熥吩咐小宦官去拿兩張桌子、兩把椅子來。楊士奇、楊溥和王艮去了外朝為官,空出三張桌子三把椅子,隻需補上兩份。
與此同時允熥坐下來,也輪番叫他們上前一對一交談,增進對他們的了解。畢竟這一批人與三年前那一批不同,那一批都是經過曆史檢驗的優秀人才,這一批人史書上都籍籍無名,就得允熥自己來判斷了。
因為皇上表情和藹,語氣也並不嚴厲,有幾個人在談話的過程中不由自主的就逐漸放鬆下來,不過其他人仍舊從始至終都很恭謹。
這些他都看在眼裏,暫時記在心上隨後會寫進對他們的評語裏。在允熥身邊為官被大多數官員看做是升官的快車道,這話也沒錯,但若是在他身邊時允熥覺得這人不適合為官,那就是一輩子的老舍人或者轉去翰林院了。
最後一個被接見的新科進士是周述。對他允熥就非常重視了。周述兩次考試的策論都很貼合他的心意,與金善等江西老鄉詢問過後對他的印象也很不錯;當然,更關鍵的是他弟弟周偉喜好天文,允熥愛屋及烏就對他另眼相看起來。
所以此時允熥略微誇獎了他一番,又問道:“朕其實也有些好奇,你居住在鄉下,如何能夠這樣明白的解出這兩次共三道策論題目?”
“殿試題目還罷了,因為時間不長,所以朕出的也不難;可這會試的兩道題目,愛卿如何能夠作答出來?就是有些朝臣的解答也與朕想的不同。”
允熥對此一直疑惑不解。他身邊的中書舍人都有沒能準確把握到他的思想的,為何周述能夠把握到?若說泄密也不可能,會試題目還是他在廣州的時候出的,六百裏加急送到京城,在會試開始當天才由熙瑤取出交給監考官,那時候舉人們正在貢院外排隊呢,根本不可能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