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沙介紹了好一會兒才將有關撒馬爾罕城的情況全部介紹完畢。在這過程中尚炳一直耐心聽著,即使有些事情他已經聽說過了。他待介紹完畢後才放下手裏的千裏眼,對米爾沙笑道:“辛苦了,若不是有你,孤定然不能將城池的情形了解的如此詳盡。日後攻下了撒馬爾罕城,你當記一功。”
“隻要屬下說的這些用得上就好,記不記功屬下不會計較。”米爾沙恭敬的說道。
他在聽聞帖木兒戰敗身死、尚炳帶兵西征後經過反複考量,最終決定全麵投向大明一方。大明作為剛剛來到河中之地的勢力,急需本地勢力投靠,越早靠上去能夠得到的利益越多,越晚靠上去得到的利益越少甚至得不到好處,並且大明勢大而帖木兒建立的國家有分裂的征兆,所以他決定倒向大明。雖然契丹人,哦現在應該稱呼為漢人,是異教徒,但在巨大的利益麵前不值一提。
為了能夠更好的投靠大明,米爾沙用費盡心機搜尋有關漢人的事跡。從這些事跡中他得知漢人的君主喜歡臣下謙虛,所以此時如此說道。
“哈哈,米爾沙你不用這樣。”尚炳哈哈大笑起來:“你有什麼說什麼就行了,不要如此說話。”
“屬下說的都是真心話。”米爾沙又道。
尚炳再次笑了笑,但沒有說什麼,調轉馬頭返回大部隊。米爾沙湊上去好奇的問道:“王爺,王爺認為多久能夠攻陷這座城池?屬下也好讓族人提前將所需的糧食菜蔬準備出來。”
“待大軍到齊後,三日足以攻陷這座城!”尚炳語氣十分堅定的說道。
“三天就能攻陷?”米爾沙不敢相信的問道。撒馬爾罕城這麼堅固,怎麼可能三天就攻陷?
“三天內必定攻陷。至於緣故,是因為,……”
“因為西虜的士氣太低了!”此時已經是十一月二十八,回曆六月十五,朱恒實在尚炳召開的戰前會議上,大聲說道:“今日白天我用千裏眼觀察城頭,所有駐守在城頭的西虜雖然努力站直,但臉上的惶恐之情怎麼也掩飾不住,尤其注意到城下有人觀察城頭後更露出十分驚慌的神情,手裏拿著弓或弩的人甚至想要射箭,完全不顧這麼遠根本射不中,還是統領他們的低階武將發現後出言阻止才讓他們的箭沒有被浪費。”
“此外,西虜人手也不足。整個撒馬爾罕城周圍忠於其國的人雖有五十多萬,皮爾馬哈麻也將他們全部放進城裏,但其中不少人家都有人參加了帖木兒的東征,是以城內的壯丁也不多,即使將四五十歲和十五至二十歲的人都算在一起也不過七八萬人,而我軍足有三十萬,所謂守城須有三倍之兵才能攻下,我軍兵馬是敵軍近四倍,即使雙方士氣一般也足以打下城池。”
“第三,城內的守城器械也不足。撒馬爾罕城的大炮幾乎都被帖木兒帶走,依據細作冒死傳出來的消息箭矢也不夠,比我軍差得遠。有此三點,必能在三日內攻破撒馬爾罕城!”朱恒實最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