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救荒本草》,大約會花多少錢?”允熥問道。
朱橚見出版有門,忙說道:“若是采用雕版印刷,起初雕刻書版、雇傭書匠與工匠大約要花幾千貫錢。之後雖然不需雇傭雕版的工匠,但需要有許多工匠不停的印刷,一套得有幾貫錢。”
“這麼貴!”允熥都有些驚訝。《救荒本草》一共也沒多少字,也就是兩三本《論語》的字數,雕版就這樣貴?之後的變動成本也有些高了。這個年代錢可是很值錢的。按照糧食均價,朱橚一年的俸祿也就是兩千貫錢。
但他隨即反應過來,《救荒本草》中雖然寫的文字不多,但每一種植物都配了圖,想要準確繪圖可不太容易。尤其這是救命的植物,細節一絲一毫都不能錯,非得手藝精湛的大師來才行。
“官家,正是因為貴,我才不得不找官家幫助。”朱橚苦笑道:“若隻有一開始的雕版錢,我攢一攢總能攢出來,但之後每印一套都要花這些錢,可就印不起了。”
“五叔你到底想印多少套?”允熥不得不問道。
“我希望全國所有的百姓都能有一本,但我也知道這不可能,可至少每個村子都有一本。”朱橚說道。
允熥不知道說什麼好。免費送給每個村子一本,就連國家都得細水長流。
“五叔,侄兒以為,還是量力而行的好。五叔你將《救荒本草》的原本給侄兒,侄兒帶到京城讓經廠用銅活字印刷一萬冊,送給五叔。至於之後,待此書被眾人重視後再說吧。”允熥想了想,最後決定。
“多謝官家了。”朱橚很高興的說道。
“咱們乃是一家人,說什麼謝不謝的。隻是也就是五叔你了,若是一般人得到這麼多藥方,知道了這麼多可以度荒的野生草木,定然會敝帚自珍不向外傳的,更不必提自己印刷免費發放了。”允熥感慨道。
“我又不是靠著行醫為生之人,不會把這些視作命根子一般的;何況我是大明的親王,做事當然要為大明考慮,這樣的書籍散布出去對大明有好處,我當然不會敝帚自珍。”朱橚笑道。
‘看來這搞科研,真得是有錢人出身才行。’允熥卻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近代還沒有現代那樣嚴密的教育體係的時候,大科學家確實基本都是有錢人或貴族出身;少數幾個,則是以數學起家,後來研究的科學。
解決了《救荒本草》的出版問題,朱橚心情大好,更加奉承允熥說話,允熥也暫且將旁的事情放下,與他閑聊起來。
“現在開封城內的書坊不少,得有數十家大小書坊,兼賣書印書的更是不少。畢竟是河南省的省城,每三年一次的鄉試在此舉行。每當舉行鄉試的時候,科舉的時文受到追捧,凡是家裏有些富餘錢的秀才都會買下前幾次考試時中舉的文章;平日裏也有人托他們來印刷,此外四書五經一直不愁賣,所以這麼多書坊也都能維持下去。”朱橚覺得談國計民生的東西有些危險,正好剛才說的是《救荒本草》出版,就順便聊起了書坊與科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