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為年後提前謀劃(1 / 2)

“五哥,弟弟覺得,此事不能用強逼他們回鄉的手段。”朱有燉經過一番思索後說道:“雖然官府出台命令讓他們回鄉十分容易,但治標不治本,隻要在鄉下種地賺的不如在城中做力工,他們總會想著來城裏做力工。”

“那你覺得,如何治本。”允熥又問。

“讓百姓種糧食的賺的比在城中做力工要多就成了。”朱有燉回答後,又說道:“不過城中也需做力工之人。現在商業越發繁榮,也需要更多的人當夥計、做力工。弟弟也很讚同兄長之前所說的從商人身上征稅,減少從農民身上征稅,從而降低農戶負擔的說法。”

“但是這天下,到底是以農為本,沒有商人做買賣收不上來商稅朝廷不過是窮一些,要是沒人種地了沒有糧食,可就天下大亂了。所以大多數人還是應該留在鄉下種地。”

朱有燉畢竟年紀小一些,容易接受新思想,不像朱橚那麼古板,允熥提出的鼓勵商業發展的種種措施,比如允許商人沒有路引也能自由在國內轉悠,開海做買賣,取消一些國內的關卡等他都支持。但他始終認為農為本。

朱有燉的想法也說不上錯,即使放到後世也說不上錯,畢竟人別的都可以沒有,甚至沒衣服穿也成,但必須要喝水吃飯。沒有飯吃就會餓死。

“那你認為,如何讓他們在家中種糧食比在城中做力工賺得多?”允熥沒有回答以農為本的問題,而是又轉回了一開始問題。

“讓每一家都有大牲口。”朱有燉很快回答:“一家一戶沒有大牲口在河南能種三十畝地,但要是能有一頭牛,能種的地至少可以翻一倍。就算除去一些喂養大牲口的飼料,最後剩下的糧食也比現在多不少。這樣算下來,比在城裏當力工也少不了多少,而且留在鄉下還不用和老婆孩子兩地分居,住的好吃的也方便,大多數人都會願意留在鄉下種地的。”

“五哥,我聽說這次朝廷在西北得了上百萬的牛羊馬?即使每家有人戰死的軍戶分了一頭牛,其它的也都分了一頭羊還剩下不少?朝廷應當將這些牛羊運到中原,以低價賣給農戶,即使不能讓家家都有一頭牛,也讓大多數人家都有,能種的田地就多多了,收的糧食就多多了。”

“不過,”朱有燉自己又想起什麼,繼續說道:“自古以來就有穀賤傷農的情形,糧食要是多了對農戶也未必就一定是好事。”

他嘀咕幾句:“……,但不管怎麼說,種出來的糧食多總比少好。”

隨後朱有燉又正色道:“至於留在城中的後兩個緣故,可不能縱著他們。家國天下,怎麼能不聽家族的話?至於城內的消遣的玩意兒,我倒是不認為普通百姓一點兒消遣都沒有才好,但看看戲,聽聽書也就罷了,玩的太多將賺來的錢都花光就不對了。好在有同鄉有宗族,隻要他們在鄉下種地賺的比在城裏差不了多少,宗族和同鄉就會把他們帶回去,不用官府多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