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章 張家議論(1 / 3)

“所以師伯覺得,你先買幾個粗使下人,師伯留下幾個小道童貼身服侍你,你看如何?對了,皇上可賞賜了你宅院?我也看過你住的地方了,才一間半屋子,夠什麼用的?若是皇上沒有賞賜宅院,門派裏出錢在京城買一棟宅院給你住。”

“四師伯,不必這麼破費。”聽到這句話,張無忌忙說道。

“你是咱們武當派之人,門派裏出錢買一棟宅院也沒什麼。”

說到這裏,張鬆溪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你賜婚為駙馬是令武當榮耀之事,若是缺了什麼,門派裏必定不會吝惜。這也是你太師父的意思。”

“那些人是武當派的道士?身為道士,竟然對河南人有這麼多偏見,他們不配做武當山的道士!”

“再說了,道教雖然不像佛教清規戒律那麼多,但全真道也是不許飲酒得吧?他們這麼飲酒,哪有個道士的樣子!”即使被拉回了自己的包廂,張輔的父親張玉仍然憤憤不平的說道。

“爹。”張輔坐在了靠近門口的位置以防張玉再去招惹別人,聽到他的話後說道:“武當派雖然是全真道門派,但派中人也並非全都是道士,有許多俗家弟子。武當山大多數產業,不論是田地、商鋪亦或是其它都由這些俗家弟子經營。剛剛被賜婚為駙馬的張無忌就是張三豐張真人的俗家弟子之子。”

“皇上也,”說了幾個字,張玉意識到自己是在非議皇上的聖旨,頓時不敢再說,轉而說道:“這些教派有些田地也就罷了,竟然還有商鋪,真不配做出家人。我從安南來京城的路上,聽說還有寺廟、道觀做錢莊、當鋪這種買賣,放印子錢!幹這種重利盤剝的事,該斷子絕孫。”

“這話可不能隨便說。”張輔馬上說道:“爹,二弟、三弟,你們一直在廣西或安南那種偏遠地方不知道,陛下不願意他們占有大片田地,可鼓勵這些教派做買賣。陛下還對朝中官員解釋過,說是教派占有田地太多,耕種自家土地的農戶就會少,佃戶會多,這對朝廷不利。”

“可教派又有教化百姓之功績,不好打壓,所以隻能讓他們去做買賣。而且陛下也鼓勵工商,所以他們自然就去做買賣了。”

這番話並非是允熥親口說過的,而是張輔從允熥平時的行為中總結出來的,並且理所當然的出現了偏差。允熥其實不是特別在意武當派占有大片田地,他在意的是如同武當派這種宗教門派借助自己的特殊地位將許多農戶變成半農奴。但這通過限製擁有田地數量的方式是很難起到作用的,最關鍵的還是推動國家製度建設,更好的保護農民。

但在朝廷官員和各寺廟道觀的掌事人看來,就成了朝廷不願意他們占有大片田地,願意他們做買賣。又正好允熥的政策確實鼓勵他們做買賣,於是許多教派都停止了擴張名下田地的行為,將手頭的錢投入工商業。而且由於教派畢竟不同於民間的普通商人,也知道皇上此時還用得著他們,不用擔心秋後算賬,所以在投資上往往更加大膽,獲利也遠比一般商人豐厚得多。

尤其他們進軍錢莊、當鋪這種早期金融業後,因一般百姓對於教派比一般的商人,甚至有勳貴背景的商人更加相信,所以在這一行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又因為眾所周知的金融業的巨大利潤,使得錢莊、當鋪迅速成為各家教派最主要的獲利來源。

“教派有什麼教化百姓的功績!都是胡扯!”張玉大聲說道:“還有鼓勵工商,對朝廷有什麼好處?”

“爹,你說話小聲些。”張輔忙道:“這是陛下的方略,雖然許多事情並未落在紙上,但也是陛下的方略。在家裏私底下說說也就罷了,但在酒樓裏麵還是要慎言!”

聽到這話,本來還想說話的張玉忙住了嘴。他雖然在越藩(安南)這種比較落後的地方,而且還不是越藩的首府河內,所以對外邊的變化不了解,但政治還是懂的。張輔被皇上簡拔為大都督府都督同知,已經惹得許多武將嫉妒,若是他們聽了去向皇上打小報告,可能會引起皇上對張輔的不快和恩寵削減。張輔現在能據高位完全是因為允熥寵信,若是失了寵信後果不堪設想。把大兒子視為家族崛起的希望的張玉可不會幹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