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1 / 3)

殿內其餘眾人也紛紛加入辯論,頓時,原本莊嚴的奉天殿好像忽然變成了辯論場一般。

允熥高坐在殿上,旁聽著百官的辯論。他聽了好一會兒,在李士魯說了一句話,陳瑛正要出言反駁前忽然插口道:“李愛卿。”

“臣在。”李士魯答應一聲。

“愛卿適才說,格致監諸位隻不過是方士之流,是也不是?”

“這,臣失言。”李士魯略微琢磨了一下,躬身說道。隨著辯論越來越激烈,允熥又沒有出言,參與辯論的百官說話越來越大膽,適才李士魯就不小心將這句話說了出來,而這句話,他本來是不想說的。雖然李士魯心裏確實是這麼認為的,但他,以及與他關係好、誌趣相投的方孝孺、盧原質、鄭公智等人都知道允熥的心思,知道允熥很看重這些人。他們雖然都是十分正直的大臣,不憚於忤逆龍顏,也曾為此進諫,但當庭死諫、言辭激烈到極致也不是他們這些崇尚周禮之人認為的直臣應當做的事情,所以沒有,也不想在允熥麵前說這句話。但李士魯適才不小心說了出來,就隻能請罪。

“所謂失言,大多是心中真心所想,但不願說。也就是說,愛卿心中確實是這樣想的。”允熥麵無表情的說道。

“臣所受之周禮,向來排斥格致監諸位同僚所研究之事。”李士魯不能說假話,但也不想言辭太過激烈,這樣說道。

“原來如此。”允熥說了這句,沒有再同他說話,而是轉過頭問陳瑛:“愛卿適才向如何反駁李愛卿?”

“陛下,臣原本想說:‘格致監諸位同僚所研究之事豈能與方士等同?方士講求長生,得道成仙,又裝神弄鬼,假做煉丹能成仙欺騙他人;格致監諸位同僚可曾說過所研究之事能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可曾為陛下煉製丹藥?可曾欺騙他人?’”

聽過陳瑛的話,允熥又轉過頭看向李士魯。李士魯忙說道:“陛下,臣絕非此意。臣將格致監的諸位同僚比作方士,是因為他們所研究之事於國用處不大,與方士類似,而非說他們就是方士。”

“如何於國無益?”練子寧的侄子練大亨說道:“譬如曹監副所研究之事,可用於編纂曆法,指導百姓耕種不違農時,豈能說於國無益?”

聽到這話,李士魯歎了口氣。貌似他們辯論就是從這一點開始的,轉了一圈又回到這一點了。‘這樣繼續辯論下去根本無用,就算從早上辯論到晚上,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在心中想道。他們周禮派比起三年多以前已經被打倒的理學派,更加崇尚實幹,對於這樣毫無用處的辯論其實也不喜歡。

‘陛下到底是什麼打算,為何縱容我們在奉天殿辯論?’李士魯又微微側頭,看了一眼高坐在殿上的允熥。

他正想著,忽然從身後傳來聲音:“縱使於國有益,又豈能與百官相提並論?”

李士魯回頭看去,就見到方法(人名)上前幾步,走到自己身旁,繼續說道:“諸文官,上佐陛下下撫黎民;諸武將,為陛下平定叛亂,抵禦外敵,為大明所做皆用處極大;反觀格致監的諸位同僚等雜官,於國不過小修小補,豈能等同?”

“何況《論語·裏仁》有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諸雜官之所以入朝,是為了朝廷的官俸與各項雜費,為了利益,而非為了大明天下,按照《論語》中的話乃是小人,而文武百官乃是出於道義輔佐陛下,乃是君子,豈能同列?”

“哦,在方給事中看來,雜官入朝為官,收取官俸與各項雜費,就是為了利益,諸位文武百官就是為了道義?難道方給事中就不要俸祿不成?”陳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