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王後與攝政王在今年年初就派我再次出使東方,向明國提出聯姻,而且商談聯合出兵奪取或控製蘇伊士運河的可能性。”吉哈諾用這句話結束了對前因後果的解釋。
克拉維約坐在椅子上,過了一會兒才說道:“這件事對卡斯蒂利亞的好處非常大,但明國,恕我直言,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為什麼?”
“第一,是歧視。咱們歐洲人,在明國被叫做色目人,而色目人是受到歧視的。這個國家在前任皇帝在位時曾經立下法律,禁止本國的色目人互相通婚,必須與賽裏斯人結婚,但他們根本不可能找到生活水平與自家等同的漢人女子成婚都要低就,甚至名為娶妻實則買妻。會將自己的孩子賣掉的人家層次有多低也不用我多說。”
“第二,是宗教。明國現任皇帝對十字教與天方教非常抵觸,不允許在國內流傳,更不允許修建教堂。他絕對不會願意女兒嫁給一個十字教徒的。”
“第三,是距離。卡斯蒂利亞距離明國太遠了,將女兒嫁到這麼遠的國家,任何一個父親都會猶豫的。”
“第四,是曆史傳統的影響。你可能不知道,明國擁有非常完備的曆史記錄係統,主的紀年前1000年,也就是兩千四百多年前的曆史仍然能有明確的記載,可以算作信史。這就導致賽裏斯人做一件事情很容易在曆史中尋找先例。而在曆史中,賽裏斯人的皇帝對外嫁女兒的時候通常是國力處於弱小的時期,唯一一個處於鼎盛時期對外嫁女兒的政權又在衰弱後被女婿國家欺辱,使得在賽裏斯人的記憶裏對外嫁女兒全是屈辱的曆史,如果皇帝打算對外嫁公主會引起強烈反對。”
“實際上,明國已經比之前的那個叫做‘宋’的政權好多了,宋政權的皇族不僅不對外嫁女兒,就連男性皇族的妻子也必須是本族人。明國至少已經有兩個親王、一個類同親王(指鎮守橫濱的永安王朱孟炯)的妻子是外國人,但其中兩個也是長相與他們類似的安南人與日本人,隻有一個蒙古人妻子長相差別較大,但也比歐洲人與賽裏斯人的差別要小。”
“以上說的是有關聯姻的問題。接下來我要說有關結盟奪取或控製埃及,至少是蘇伊士之事。很遺憾的說,這件事的成功率比聯姻要高,但仍然很難實現。”
“原因倒是不像聯姻難以成功的原因那麼多,主要是對明國的好處不大。埃及距離明國太遠了,即使明國的國力是卡斯蒂利亞的數倍,但卡斯蒂利亞仍然能夠對埃及施加更大的影響力;而且明國的商品是難以替代的,他們想要獲得更大的利潤漲價就可以了,不用非要打通一條運輸成本更低的商路。”
“按你這麼說,這兩件事情都絕對沒有實現的可能性,甚至都沒有提出的必要了?”吉哈諾說道。他並未想過明國竟然有這麼多拒絕的理由,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提當然是可以提的。明國現任皇帝是一個眼界非常廣闊,對陌生事物也非常好奇的人。他基本上不會答應你的這兩個要求,但或許會在某些方麵願意與卡斯蒂利亞更多的進行合作。”
“當然,真正促使他答應合作的,我覺得,恐怕是他對於歐洲的藝術家與科學家的熱愛。我很難理解他為什麼這麼喜歡引進歐洲的藝術家與科學家,但他會出於擔心卡斯蒂利亞不再向明國輸送歐洲藝術家與科學家,從而答應一些不太重要的條件。”克拉維約說道。
“阿隆索,說真的,咱們這麼將歐洲本土的藝術家與科學家向明國輸送,是正確的事情麼?明國現任皇帝設立格致監,真的隻是出於好奇和興趣?是否還有別的原因?”他又道。
“那就好,能提出就是好事。”吉哈諾趕忙說道。他能夠多次出使明國,能夠在卡斯蒂利亞的貴族中地位極大提升,憑借的就是同明國聯絡更加熟悉的優勢,而這種優勢又轉變為可以與明國達成更多協議,才被高看一眼。如果他這次什麼目的都不能達到,他的優勢就將不複存在,他的地位就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