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1 / 2)

“臣五軍都督府左都督同知藍珍,見過陛下。”

“臣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同知李景隆,見過陛下。”

“臣禮部尚書黃淮,見過陛下。”

“臣戶部尚書練子寧,見過陛下。”

“臣督察院右副都禦使蕭湧,見過陛下。”

“臣督察院右僉都禦史張無忌,見過陛下。”

……

數名大臣在允熥身前行禮說道。

“諸位愛卿平身。”允熥笑著說道。

“多謝陛下。”數人又行了一禮,在早已擺放好的椅子上坐下。但也沒有坐實。藍珍側頭掃了一眼,見到六位皇子坐在一旁,也不驚訝,隻是快速略過六位皇子的臉,觀察了一番他們的表情。

“朕今日召見諸位愛卿,是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要與諸位愛卿說。朕打算出兵,攻打印度。”允熥完全不廢話,直接說道。

在場眾人並不吃驚。允熥對印度有想法在京城的官員圈子裏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早在很多年之前,還在同帖木兒汗國交戰前,他就派人去印度探索(指張碳),還派出水師確定航路,鼓勵商人去印度做生意,凡是對外交有所關注的人都能猜到。

而且他們也都知道印度的現狀。印度此時並不處於統一狀態,而是大分裂。印度南部還好些,有一個維賈亞納加爾王國基本統一了南印度,但中北部地區紛亂不堪。原來統治北印度的德裏蘇丹國本就逐漸衰弱,分裂出巴赫馬尼蘇丹國,洪武三十一年帖木兒又帶兵攻打德裏,使得這個國家徹底分裂,互相之間征戰不休;更兼帖木兒汗國分裂後旁遮普邦的總督也自立為蘇丹,局勢就更亂了。

不過這對大明攻打印度來說是好事。印度越亂,大明進兵就越容易。也因此,雖然中下層文官多有反對的,但允熥提拔的朝廷上層的文官認為攻打印度的財政開支不會很大,還在承受範圍內,一直沒有進諫過。

“陛下,從建業七年至今,國庫每年都有所盈餘,可以支撐出兵印度。但臣以為,陛下還是不要派兵多了。國庫雖有盈餘,但有備無患,還是不要都用盡了才好。”練子寧首先發言。

聽到練子寧的話,藍珍、李景隆等鬆了口氣。雖然他們知道國庫有盈餘,也知道上層文官的態度,但不親耳聽到練子寧表態總是不放心。畢竟戶部是管錢的,若是戶部不配合,一切休提。

“練卿放心,朕不會出兵太多,至多五萬兵馬。”允熥笑道。

“陛下,攻打印度,五萬兵馬恐怕不夠。”藍珍不由得說道。就算印度再亂,五萬人馬再精銳,想要征服印度也不夠。除非,陛下的心思隻是占領印度東部小部分地區。想到這裏,藍珍不由得起了勸諫之心。若是這次隻奪取小部分地區,他即使做了主帥立下的功勞也不顯赫;而下次攻打印度至少還要再過五六年,到時候他就五十多了,已經不適合帶兵征伐印度這麼遠的地方了,畢竟新生代的將領也在成長。他一定要勸得陛下答應多派軍隊攻打印度,而且以他為主帥,讓他立下堪比徐暉祖在西域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