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是哈倫最後一個問題,也是他最疑惑的問題。本來他們的總兵力就比明軍少,防守明軍的進攻有些吃力,薩爾哈還抽調十二萬大軍圍殲明軍一部,使得除恒河北岸、布拉馬普特拉河西岸以外的地方他們留下的人馬隻有大約十萬人,明軍完全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先後奪取整個孟加拉。哈倫覺得這樣的交換並不合算。
“哈倫,你說德裏蘇丹國與巴赫曼尼蘇丹國派兵救援孟加拉國的原因是什麼?”薩爾哈沒有馬上回答哈倫的問題,而是反問道。
“因為明軍似乎想要占領整個印度,為了防止明軍奪取孟加拉後以這裏為跳板攻打德裏蘇丹國與巴赫曼尼蘇丹國,所以派兵救援孟加拉國。”哈倫回答。賽義德早就將明國想要占領整個印度這件事告訴了所有將領,而且列出了證據。在親自查看過證據後,絕大多數人都相信了塞義德的話。巴赫曼尼的將領也是如此。
“所以,咱們的救援孟加拉國的目的是防止本國被明軍侵略,是不是?”
“您說的不錯。”
“既然如此,在我看來,以整個孟加拉被明軍占領為代價換取全殲六萬明軍,是合算的。想要讓明軍放棄占領整個印度,與明軍在孟加拉拉鋸的時間再長也是沒有多大用處的,明軍不會因為印度人的死傷而放棄,哪怕孟加拉的印度人都死光了,明軍也不會放棄。隻有讓他們的損失足夠大,超過明軍總指揮官,或者明國皇帝能夠承受的底線,才能實現。所以我寧願讓大半個孟加拉被明軍占領,也要全殲這六萬人!”
“或許僵持足夠長的時間,明軍意識到不可能奪取孟加拉後,他們也會退兵。”哈倫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不會的。印度太富庶了。即使沒有占領整個孟加拉,即使他們並沒有過分壓榨婆羅門教徒,但明軍得到的財物已經多的難以計數,足夠填補他們出兵的軍費。這樣富庶的地方,除非讓他們損兵極大他們才有可能退兵,不然絕不會撤走。不,還有一種退兵的可能,那就是明國皇帝忽然死亡。但他今年才三十多歲,而且身體健康,不能將希望寄托在這種事情上。”薩爾哈道。
“我明白了,多謝將軍替我解開疑惑。”哈倫躬身致謝,之後轉身離開了這裏。
“但其實除了我告訴你的,還有一個我為什麼非要圍殲這六萬明軍的理由。”可這時薩爾哈卻忽然低聲自言自語起來。“為了給大汗,和當年戰死在哈密,戰死在烏魯木齊、戰死在阿拉山口的將領與士兵們報仇。我說了,我這次答應賽義德的請求帶兵,隻是為了打敗明軍。隻要能夠殺死更多的明軍士兵,其他什麼我都不在意。甚至你們這些印度的天方教徒都死光了,我還會更加高興。當初你們不聽從大汗的命令,執意要與大汗作對,死了活該。你們這些印度的天方教徒和明國人同歸於盡,才是最好的事情。”
低聲說完這番話,他又轉過頭看了一眼北麵的明軍營寨,也走下山丘。
……
……
從第二日一早開始,德裏蘇丹國、巴赫曼尼蘇丹國與孟加拉國三國聯軍猛攻明軍營地。薩爾哈下令將所有帶來的火炮,不論大炮小炮在陣前擺開,轟擊明軍營寨;士兵們也在將領的指揮下向營寨衝鋒。薩爾哈甚至調動了原本駐紮在巴布納城附近碼頭上的水師,讓戰船在阿德賴河上巡遊,用戰船上的火炮轟擊營寨,同時也阻斷明軍逃跑的歸路。
麵對四麵合圍根本無法逃走的情形,明軍將士的戰意也都被激發起來,同聯軍血戰。明軍的火炮射程不如敵人,幹脆不管敵軍的火炮,隻是用來轟擊攻打營寨的敵兵,明軍甚至將火炮推到營寨旁,用散彈轟擊。印度人尚未研究出散彈,對此沒有防備,幾乎就在一刹那間,正在拆毀據馬、圍欄的士兵被無數石頭子打中,慘叫著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