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局勢就有這麼差。我根本不敢將這些事情寫在通報上讓所有軍官和政府官員、部族首領知道,我怕他們喪失打退明軍的信心。就算是寫在通報上的事情,如果不是實在隱瞞不住,我也不會寫上去。至於為什麼我的表情這麼平靜?”賽義德輕笑了一下。“如果我的表情也很慌張,豈不是會讓人們都知道局勢很差?我怎麼可能產生這種疏漏?”
薩爾哈又低頭看向手中的紙。根據紙上的內容,實際局勢比他想象的還要壞!開伯爾邦、克什米爾邦和旁遮普邦位於朗欽藏布江以北的地方幾乎已經完全被明軍控製;即使部分地區明軍沒有控製,也已經不在德裏蘇丹國的控製之下。北線的明軍本國士兵近二十萬,又征召了五萬當地的婆羅門教徒,而德裏蘇丹國、巴赫曼尼蘇丹國能投入北線的軍隊一共也隻是二十五萬左右,雙方的兵力已經持平,天方教徒沒有大規模反擊的能力。
明國秦藩的軍隊能夠通過阿富汗的原因也已經知道了。沙哈魯竟然放棄了阿富汗東部,將通過興都庫什山的重要隘口希巴爾山口與喀布爾城拱手交給明國,全軍退到赫拉特,願意跟隨他的部族也都撤走。朱尚炳這才能帶領軍隊安然來到印度。這可不僅是秦藩的軍隊來到印度的問題,而是從中亞到印度的道路徹底被明軍控製,明軍隨時可以再派兵到印度支援。同時沙哈魯撤到阿富汗西部,擺明了不摻和印度的戰爭,其他國家都是遠水不解近渴,也斷絕了他們得到其他外援的可能。局勢對他們非常不利。
“賽義德,現在這種情形,除了與明軍繼續僵持,以拖待變,我也想不出其他辦法。”想了好一會兒,薩爾哈說道:“局勢太惡劣了,雙方能投入的兵力差不多,這意味著不論從哪裏集結軍隊進行反擊,另外總有一些地方的兵力薄弱,如果被明軍探知,就會遭到打擊。明軍可以失敗,可以暫時撤退,因為他們沒有必須要防守不能丟失的地方,而且即使暫時被擊敗,還可以從國內調集援兵;而我軍不能失敗,因為一旦失敗,讓明軍渡過朗欽藏布江,德裏城以北就會無險可守,明軍就能直接來到德裏城下,國家就有滅亡的可能。所以我不敢做出任何反擊的建議,因為任何建議都要冒著德裏城被攻陷、國家滅亡的風險。”
“但是這樣僵持下去也是不行的。”賽義德說道:“孟加拉還有幾十萬明軍,等到他們完成休整北上,僅憑部署在南部的那些軍隊根本不可能打退,最後還是會戰敗。”
“確實如此。”薩爾哈歎了口氣。他雖然一絲一毫對於德裏蘇丹國的忠誠都沒有,但畢竟這是一個和他信仰一樣的人建立的國家,對他來說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比生活在明國統治下更好些。所以他也想讓德裏蘇丹國能夠打退明軍,至少兩敗俱傷。可他現在想不出任何辦法。
他們這樣靜靜地麵對麵坐著待了一會兒,賽義德忽然站起來,用十分生硬的聲音說道:“既然左右都是死,還不如冒險拚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