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戰爭告一段落了。”允熥手裏拿著從印度而來的書信,自言自語說了一句。
“陛下,印度的戰事結束了?”這時擔任夏輔官的練子寧正好走過來將自己批答的奏折放到禦桌上,聽到這話,出言問道。
允熥沒有在意他略有些不妥的詢問,回答道:“確實如此。大軍早在年前臘月二十六就打下了德裏城,生擒德裏蘇丹國國君賽義德,並於臘月三十將他處死。之後他們遵從朕的旨意,將除孟加拉之外的大明此戰奪取之土分為三個總督府轄地,分別交由秦鬆、張無忌與沐昂擔任總督統轄百姓。之後巴赫曼尼蘇丹國請降,藍珍等人顧慮其國情形複雜,決定暫且不剝奪這一國國君之權,改命他為巴赫曼尼總督,但受沐昂節製,向沐昂與朝廷繳納錢財。至於印度其他地方,因現下奪取之土已經十分廣大,等於東南數省人口土地之和,治理不易,更不必提再奪取其他地方,所以暫且不再南下攻打剩餘的印度番國。因此,在印度的戰爭告一段落。”
‘終於結束了。’練子寧在心中歎道,感覺鬆了口氣,不僅是為他自己,也是為所有朝臣。從建業十四年年中開始籌備,從建業十五年正月正式開始,一直到現在建業十六年二月底,征伐印度的戰爭終於結束了。這場遷延了近兩年,連同藩國在內出兵超過六十萬的戰爭是僅次於伊吾之戰的自從太祖起兵以來規模第二大的戰爭;可伊吾之戰雖然出兵八十萬,但僅僅持續了幾個月而已,可不像印度之戰持續了一年。當初伊吾之戰允熥前後準備四年才保證軍需補給,可印度之戰隻有不到一年的準備時間。若不是在印度連戰連捷許多東西都能就地取材,即使以大明之強,也難以長時間供應這麼大的軍需補給;即使有印度當地的補充,也對大明國力是極大的消耗。
“陛下,臣敢問,可從印度得到了許多金銀財貨?”練子寧深吸了一口氣,又出言問道。
“自然有許多財貨。”允熥想起藍珍在密折中提到的數字,忍不住咧開嘴笑了起來。即使每年都有從漢洲大陸運回來的金銀,允熥第一次看密折時也被嚇了一跳。他當時不禁感歎道:‘印度人果然這麼熱愛黃金。這還僅僅是查抄了天方教富戶、大多數婆羅門教富戶並未被查抄得來的黃金,就已經超過了連續數年從漢洲大陸運來的黃金總和。若是將整個印度的有錢人都抄家,也不知能得到多少。’允熥當時想著,甚至忍不住呼吸都粗重起來,似乎下一刻就會給藍珍等人下旨,讓他們暫且不要從印度撤兵,將整個印度的有錢人都抄了之後再說。
“冷靜,冷靜。大明子民是文明人,朕當然也是文明人,這次攻打印度是為了將先進的中原文明傳播到印度,以及將受到迫害的婆羅門教徒從天方教徒的壓迫中解救出來,並不是去搶劫的,這些黃金白銀是大明軍隊將婆羅門教徒解救出來應得的報酬。即使想要再從印度人手裏得到金銀,也要通過文明的方式,比如將價錢低廉的手工業品傾銷,不出售到印度,或者將幾種必需品劃為總督府官營的物品,不允許印度人私自販賣。對,一定要通過文明人的方式,不能和野蠻人一樣。”允熥冷靜了好一會兒,才將心中的欲望壓下去。
“臣恭賀陛下,此事好極。”練子寧當然不知道允熥的心理活動,他聽到回答後長出了一口氣,臉上也顯現出欣喜之色。“陛下,數十萬大軍消耗的布匹、鎧甲、火藥等都極多,幾個月時間根本籌備不齊,隻能從民間大肆購買布匹,使得布匹的價錢還發生了上漲;臣與李都督等人商議過後也隻能將各個衛所替換鎧甲的時候向後退,將這些鎧甲挪用給出征之將士;裝備了火銃、火炮的衛所也隻能減少訓練使用火銃、火炮的次數,……,如此這般才湊齊了這些物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