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1 / 3)

允熥心思一動,待文垣說完了話,笑著說道:“文垣既然有如此見解,可見是長大了。為父想給你一個差事。”

“請父親吩咐。”文垣馬上說道。

“為父前些日子派了理番院院使傅安與西方司郎中克拉維約旁的差事,讓他們去了印度,至少幾個月內無法趕回京城。這樣一來,理番院,尤其西方司的差事就無人能辦了。為父雖然以禮部尚書胡廣暫且兼任理番院院使,但他並未辦過與番國有關的差事,做禮部尚書還罷了,可為父恐怕他管理不好理番院。正好為父帶你頭一次辦差就是與朝鮮有關的外番之事,就暫且由你將理番院的差事管起來。”允熥說出了要派給文垣的差事。

“父親,兒子對外番之事並不熟悉,恐怕如同胡上書一般管不好理番院的差事。”文垣聽到允熥的話愣了一下,之後說道。

“任何一人,即使聖人也不是生而知之者;做任何事,都是從不熟悉至熟悉,所以不必擔心因不熟悉管不好理番院的差事,出紕漏改了就是,也沒什麼。而且現下是三月份,正是理番院差事最清閑的時候,年底才會忙起來,你有許多時間向旁人了解理番院,慢慢就能管好了。”允熥微笑著,用鼓勵的話語同他說道。

“可是,……”文垣仍然有些遲疑。

“你放心,為父還會派人輔佐你,都是久在四夷館、理番院為官與番國使者打交道之人,有他們輔佐,你定然能夠很快熟悉理番院的差事。”允熥又道。

“兒子答應去理番院辦差。”文垣躬身答應。可他雖然答應了,但心裏仍不喜歡這個差事。在他看來,身為儲君若是辦差應當是辦與國計民生有關的差事才對,哪怕是去了解軍武之事也比去理番院要強得多。

不過文垣並不清楚,他之所會被派到理番院辦差,正是因為他這樣的想法。毋庸諱言,即使允熥已經繼位十六年,在努力推進各項改革,但對外番十分輕視,認為外番都是一些蠻夷的官員仍然為數不少,甚至在朝堂上占到多數。這些官員認為外番雖然或許戰鬥力強大,但從文明上都是蠻夷,與大明相去甚遠。雖然允熥從天方、從帖木兒汗國、從拂菻引進的一些科學、醫學人才有了研究成果,但一貫對與農業沒有直接關係的科技十分輕視的大明官員都視而不見。

許多官員這樣認為也就罷了,畢竟還有不這樣認為的官員,提拔任用這些人辦與科技、外番有關的差事即可;但文垣這樣想,問題就十分嚴重了。允熥所實行的許多改革都要綿延數十年才能完全結束,一旦半途而廢就前功盡棄了。那麼等允熥死後,繼承人會如何看待他進行的這些改革就十分要緊了。若是繼承人不讚同他的改革,將之廢止,自己的心血就會付諸流水,甚至大明仍然會走回曆史上的老路。所以令他最為擔憂的事情就是:受大儒影響較大的文垣似乎不大讚同他的某些改革。

也因此,允熥決定派他到理番院辦差,真正與番國使者接觸,了解外國文明,了解科學,慢慢轉變他的想法,最後能與自己趨於一致。‘等你在理番院辦幾年差,就再派你去掌管格致院。’允熥這樣想著。

當然,他還有旁的想法。不論派文垣去了哪個衙門,都很可能讓文垣形成自己的勢力,這些最早成為他同僚、又不被文垣排斥之人都會自認為是太子的人。允熥當然要避免這種情形,因為很多時候太子與皇帝關係不好,並不是太子自己想要提前謀朝篡位,而是他身旁的人與皇帝的人發生衝突,皇帝的政治勢力與太子的政治勢力不能相容。

而想要避免這種情形,允熥思量來思量去,覺得理番院最合適。理番院的官員自然也會圍在太子身旁,但外交之事畢竟與內政不同,大明也不是會被外番變動所影響的國家,這樣就能最大限度限製文垣的勢力膨脹。

他正想著,就聽文垣又問道:“父親,兒子去了理番院,擔任何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