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國水師的實力當然很強大,我手下就有海盜是從孟加拉灣跑過來的,我也親自與明國的水師打過交道,對此很清楚。如果是光明正大的一對一單挑,我們的絕對不是明國海軍的對手。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
一個活躍在大食海上、名叫阿卜杜勒·巴裏的大海盜頭子並沒有被巴耶濟德的話嚇到,反而自信地笑道:“明國人對印度以西、非洲以東的大海並不熟悉,而我們天方教徒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經在這片海域活動,早已是這裏的主人。我們比任何人都熟悉這片海域,除了印度西海岸之外所有的大食海沿岸的港口都是天方教徒所有。這就是我們的優勢!”
巴耶濟德點點頭。阿卜杜勒·巴裏說的不錯,若論對大食海的熟悉,沒有人能超過這些海盜。但是,怎麼利用他們的優勢?
“至於怎麼利用,首先,當然是利用對這片海域的熟悉,利用對港口的掌控而得到詳盡的消息。比如,”阿卜杜勒·巴裏用手指了指印度西海岸的一處港口城市,“我們知道這座城市內現在有超過兩萬明國陸軍士兵駐紮,還有相同數量的印度賤民作為民伕,等待明國的皇子抵達後坐船前往埃及。從這個消息我們可以得知,明國的皇子還在路上尚未抵達印度,我們完全可以在半路上截殺明國皇子,將他殺死,這一戰自然就結束了。”
“殺死明國的皇子?真是好主意!明國海軍的活動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意(大概指的是搶劫吧),他們占領大半個印度後又使得我難以在印度銷贓,殺死明國皇子進行報複真的是好主意!”有人叫道。
“我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巴耶濟德卻馬上說道:“殺死一位皇子不會影響明國強大的實力,相反會激起明國皇帝的報複。他會派出許多船隻不惜血本在大食海上打擊海盜,你們都會變得很危險,至少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得不躲藏起來。明國也會再次派出軍隊攻打埃及。所以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
其實截殺明國皇子,對這些海盜未必會有太大的影響,畢竟明國皇帝再暴怒,也不可能將所有的戰艦派到大食海清剿海盜,即使都派到了也不能長久維持,海盜們隻要避過一陣即可;截殺明國皇子得來的財物也可以彌補避風頭的損失。除了極少數倒黴蛋,這對大多數海盜並不是賠本的買賣。
但這對奧斯曼帝國卻會造成不可測的後果。一旦明國查到行動是奧斯曼帝國組織的,明國皇帝或許會發瘋了一樣推動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或許不會有太激烈的動作,這是一個難以預估的事情。若是明國皇帝真的派出大軍遠征奧斯曼帝國,那就是他們的末日。巴耶濟德不敢賭,穆罕魔德一世同樣不敢賭。
阿卜杜勒·巴裏也不知是否看出了巴耶濟德的心思,但他見自己的意見被否決也沒有堅持,轉而提出第二個建議。“既然不能截殺明國皇子,明國的陸軍也已經被運到了印度西海岸,那就隻能同明國海軍打一仗了。不求將明國的艦隊全殲,但這次戰役一定要擊敗他們,而且擊沉大多數運輸船,讓那些明國陸軍的士兵在海裏淹死。河陽他們就無法抵達埃及,和主的信徒打仗了。”阿卜杜勒·巴裏最後冷笑道。
“嗯,出發前我與陛下談論這一戰,也是這樣想的,覺得這樣做最好;額,蛤理發也是同樣的想法。不過我本人沒有打過海戰,對此並不熟悉,如何擊敗明國艦隊而且盡量減輕自己的損失,就隻能依靠你們來獻計獻策了。”巴耶濟德道。
“雖然要與明國艦隊打仗,但也不代表著就這樣集結起全部的船隻衝上去。在海上作戰與在陸地上作戰是一樣的,有很多計策。”
阿卜杜勒·巴裏又道:“首先是偵察,知道敵軍的兵力如何,武器裝備如何,會從哪條航線前往埃及。前兩點憑借在明國軍隊駐紮的港口附近的天方教徒,已經一清二楚了。後一點在他們出發後也能偵察清楚。”明國雖然公開實行歧視天方教徒的政策,也對他們注意防範,但信不信又不是刻在臉上,隻要隱藏起自己的信仰,照樣可以在那裏活躍。而且信天方教的也不隻有西方人和印度人,許多南洋土著甚至漢人後裔都信,完全可以借助他們來進行偵察。
“第二就是騷擾。得知明軍的航線後,就可以派出速度快的船隻去騷擾明國艦隊,如果能夠吸引一些戰船脫離艦隊追擊最好,可以設下埋伏將落單的戰船擊沉或奪取。即使明國將領謹慎,不派出少數船隻追擊,也可以讓他們的軍官與水手更加疲勞,消耗他們的軍事物資比如炮彈,同時對明國艦隊的作戰方式進行初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