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抬起頭對盧義吩咐道:“你派人傳旨,明日宣張學熙入宮覲見。”
“是,官家。”盧義答應一聲。
之後允熥又與妻兒說了會兒話,時候已經不早了。允熥讓妙錦先去寢室,同文堃說道:“文堃,你剛才說‘多謝父親’,可是真心實意說這句話?”
“兒子當然是真心實意,父親為何會認為兒子不是真心實意?”文堃反問道。
允熥看著兒子的表情,覺得他沒有說謊,鬆了口氣,說道:“為父是因其他分封的藩王都在藩國掌權,隻有你為父沒安排掌權,擔心你心裏不大高興,所以有此一問。”
“父親是因在格致院的時候兒子議論了幾句朝政,被二哥反駁後又有些不大高興,所以這樣猜測吧。”文堃笑道:“第二日晚上父親就和兒子解釋了,何況兒子當時也隻是隨口一說,議論過去就忘了,真正喜歡的還是鑽研天文,不在意是否能在藩國掌權。不,兒子反而不願在藩國掌權。兒子看父親處置朝政,每日都很忙碌,若是也在藩國處置政事恐怕就沒空研究天文了。”
“你能這樣想最好。”允熥又道:“天文十分重要,不,不僅僅是天文,由運動三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微積分等所組成的整個科學體係都十分重要,將來大明能否一直保證世界第一,全看科學體係的發展了,你一定要認真研究。”
“兒子知道了。”文堃答應一聲,想了想又問道:“父親,科學真的這麼有用?”
允熥十分認真的點頭道:“科學非常重要。”
“那兒子今後定會更加認真研究天文,不,科學。”文堃也認真的答應道。
說過這句話,文堃回房休息,允熥前往寢室也要休息。臨睡下前,妙錦又提到一件說過很多次的事情:“三姐夫今年已經三十六了,仍然無所出,找遍了整個中原的名醫也沒有用處,看來是不會有後了。這樣百年之後,誰來供奉香火?妾的姐姐誰來供養?”
“車到山前必有路,等將來再說吧。”允熥心中已有打算,但沒有說出來。妙錦見他這樣說,也無法再提,隻能躺下睡覺。
第二日上朝,允熥進行了他整個在位期間倒數第二次改革。改革分為三部分。第一,對文官衙門再次進行改革:裁撤海務院,設立度支院,將市舶司與內地的所有關卡、稅務警察劃歸度支院掌管,關稅與商稅向度支院繳納,而非戶部;廢除戶部三庫,設立國庫監,所有稅款不論田稅、商稅與關稅等,一律由國庫監保管。
關於這項改革,允熥原本想設立類似於稅務總局的衙門,將所有收稅差事都管理起來。但他在詳細調查後發現,收取田稅與人口統計、田地統計等密切相關,強行將收取田稅的差事也剝離戶部會增加收稅的成本,也容易產生問題,所以收取田稅的差事隻得繼續留在戶部。
第二,對軍事體係再次進行改革:改革軍戶製。大明的軍戶製類似於府兵製,但又有所不同,最顯著的特點一是府兵居於鄉間時並無上官,隻有征召為兵時才有將領統轄,而大明的軍戶時時刻刻有指揮使、千戶、百戶等武將管著;二是府兵需輪番至京城或邊關戍衛,但軍戶不必。前者導致軍戶在大明中後期極其受武將壓迫,還不如奴隸;後者隨著大唐的地盤越來越大導致府兵不願當兵,大量逃亡或自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