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真實的海難事件(1 / 2)

中間還穿插著汪謙多國語言的講解。

“聖達尼號有六名華國人幸存,這六名幸存的華國人,在西方世界家喻戶曉,而且名聲是極端負麵的,玩家們通過扮演這六名幸存的華國人,應該已經發現了,他們的所作所為並不象傳說中那樣極端負麵。”

“真實的聖達尼號海難事件,不但有淒美的愛情故事,還藏著醜陋的種族主義歧視。當時,聖達尼號是一艘超一流的超級豪華巨輪,上麵怎麼會有華國人?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是乘客,而是船上燒鍋爐的工人,登記名字是:FangLang、LeeBing、AliLam、ChangChip、ChoongFoo、LeeLing、LingLee和LenLam。從史料中隻能查到3個中文名:鍾捷、李炳、炳新。”

“為了節省成本,當時船務公司喜歡招華人船員,他們隻有一張船票,票價很便宜,一張可供八人使用,三等艙,工資隻有同樣工作的白人船員的五分之一。他們經曆的事也很簡單:聖達尼號首次航行就撞到海中冰山,兩小時四十分鍾後沉沒,一千五百零二人葬身海底,七百零五人生還,其中就有他們。”

“現在說起聖達尼號,人們的第一印象是海難發生後,船上秩序井然,婦孺優先入艇逃生,樂隊鎮定自若,不斷演奏樂曲,船上乘客盡顯高貴剛毅之氣。”

“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海難發生後,船上米國人死了不少。最初的時候米國媒體猛烈朝英國開火,因為船是英國人造的,又是英國人開的。還扒出很多內幕:比如說撞上冰山前一個多小時,船上就不斷接到過往船隻的警告,生還的英國水手克萊恩稱瞭望員昏昏欲睡,船上其他指揮官和船員都喝得醉醺醺的等等。”

“英國媒體為了辯白,就編造了一係列關於紳士精神的故事。最出格的編造,就是關於一個女英雄戈登夫人的事跡,稱她最後一個入艇,鎮定自若。實際上,她和丈夫上了救生艇後,立即塞給船員五英鎊,讓他們快點劃走,結果這艘可裝四十人的小艇,隻裝了十二人就劃走了,其中七人還是船員。”

“輪船公司紐約碼頭負責人說,英國國會議員、米國參議員等大人物爭先恐後地搶救生艇,船員們不得不開槍將他們趕下來。這則新聞後跟了一條報社的按語,稱他胡說八道。第二天這位負責人就改了口,說自己向記者瞎編的。”

“真實的情況是:海難全部七百餘名生還者中男子占了一半,根本不存在婦孺先走的騎士精神,而且米國和英國男子在其中占了一大半。生還的婦孺基本上就是他們的家眷。按艙室的檔次來看,頭等艙生還率是百分之六十二,二等艙百分之四十八,三等艙百分之二十五。”

“英國和米國媒體一開始互相揭短。但隨後英美媒體突然聯合起來,大吹起盎格魯?薩克遜(英美主體民族)始終不渝的騎士精神、盎格魯?薩克遜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等。”

“聖達尼號屬於白星公司,注冊為英國皇家郵輪,但這家公司實際掌控者是米國人,是米國摩根財團掌門人_J.P.摩根。另外,米國大西洋沿岸的旅遊業老板們,也對米國報紙大罵英國人不負責任不滿,因為他們很希望英國遊客來玩,不希望營造英國輪船公司不負責任的形象,讓人對跨海旅行產生擔憂。”

“於是,英美媒體對這次海難的態度三百六十度大轉彎,開始了大合唱,吹起盎格魯?薩克遜人的騎士精神和紳士風度來。但這種吹噓要使人相信,必須要有反麵教材或者參照物才行。”

“在當時那年代,鍾族主義盛行。在英國和米國鄙視鏈上的外人不少:黑人、愛爾蘭人、意大利人、華國人等。這就變味成了國家實力的PK。用黑人當替罪羊,英美早有傳統。聖達尼號上確實有個黑人,但不幸的是,他死於海難,已經當了替罪羊了……羅根?馬歇爾出版的《聖達尼號沉沒》中聲稱:這個黑人搶奪首席電報員的救生衣,結果被副電報員布萊特擊斃了。”

“搶救生衣的事確實有,但被搶的人對記者最初說的時候,是說搶他救生衣的是個白人。所以,可以看出後來的說法是栽贓給了黑人。”

“當時意大利人也常被黑。於是,《紐約時報》報道稱:三等艙乘客們瘋狂撲進救生艇,其中三個意大利人被船副用槍擊斃。在米國參議員聽證會上,聖達尼號五副諾維說:意大利人眼裏全冒出凶狠的光,像群野獸,時刻準備從那裏躍進救生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