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晴一手穩穩托住玉佩不敢大意,指尖已經觸碰到了玉佩表麵的紋路。兩條魚的形狀是一模一樣的,在沒有複製模板的古代工藝品裏,連細微花紋都能雕刻得這麼精細的物件純屬罕見,秦晴用手指頭觸碰過去,便能感覺到入手光滑,包漿在玉佩表麵形成一片蠟黃,讓物件看起來有些舊,種種特征都很符合老物件的特性。
但她總覺得哪裏不對。
“怎麼樣,看出些什麼門道了嗎?”梁老見她拿著東西一直不說話,還以為她是不敢發表意見,便主動遞了話茬過去。
秦晴似乎陷入了沉思,實際上是在最後一秒探出了體內的靈氣查看,可是靈氣撞到了玉佩上,卻是立刻被彈了回去,沒有一點反應。
竟然沒反應?
她又把玉佩翻來覆去看了一下,終於在缺口處看到了一處痕跡,用手摸了摸,“這位老首/長,您的東西也是外行送來的吧。”
她說的比較委婉,可在場的都是人精,哪裏會聽不出其中的意思。
玉佩的主人立馬就皺起了眉頭,“你說這東西是假的?”
這一方麵,秦晴倒覺得沒什麼好遮掩的,便把所知所學的一一道來,“我在古玩街時有一位老掌櫃曾經教過我,玉佩無論質地好壞,包漿是看出年份最好的證據。而包漿的形成是擁有玉佩的人常年把玩所產生的,俗稱為盤玉。天然盤出來的包漿光滑細膩,像是一層保護膜渾然天成包裹在玉石表麵,盤得越久,玉石便越亮。而這塊玉佩有兩個破綻,其一是包漿跟玉石的亮度不符,一般來說這種程度的包漿下,玉石應該一線通透,不用強光照射也能透出光華的。而其二就是包漿,一般做舊的手藝人在形成包漿的過程要不斷打磨,後期再加上一兩年的人工盤玉才能不露出破綻,而眼前這塊玉佩的邊角處卻還能摸出人工打磨的痕跡。”
她把東西還給主人,指著邊緣的地方讓對方自己感受。
在場的眾人聽得都是一愣一愣的,好半晌才轉過頭繼續研究起那塊玉佩,結果真的跟秦晴所說的一模一樣。
“小姑娘了不起啊,小小年紀在這一行的造詣就這麼高深,倒是我們這些自詡收藏經驗豐富的老頭子一知半解看走了眼。”幾個老人家紛紛感慨,活到這把歲數的也都心胸開闊,沒有覺得被落了麵子,反而很是欣賞如此才華出眾的後輩。
而都興高采烈捧著東西過來的玉佩主人也是搖頭歎息,“這哪裏是外行送的,就是潘家園那幾個鋪子的老東西哪來的,想讓我加點投資,連孝敬的東西都是假的,也得虧他們還有這個臉說事情,哼……”
說到最後,老人把玉佩扔進了盒子裏,氣哼哼的模樣。
秦晴再一次聽到潘家園,心裏的好奇更盛,決定明天一定要去看看。
後來作為謝禮,老人把紫檀木盒子送給了她,她無功不受祿想拒絕,梁老擺了擺手替她收下,“哈哈,就當你給我們小秦交學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