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理清親戚(2 / 3)

果然賈瓊忽而問起楊嬤嬤:“外祖母和舅舅還住在李家嗎?”

楊嬤嬤和馮劉氏連忙起身,楊嬤嬤說:“老……老身不敢,王妃還是依往日稱呼便是。”

賈瓊把盞,淡淡笑道:“外祖母哪的話?我以當年協助四王爺和王爺整肅江南貪腐窩案之功和西北剿匪戰功為母親請追封為‘楚國夫人’,你就是我堂堂正正的外祖母。自古孝子科考入士後為母請封乃是常事,我一樣憑功請封,滿朝文武沒覺有什麼不對。外祖母怎麼反而不認我呢?”

楊嬤嬤惶恐道:“老身位卑如草芥,隻恐有辱娘娘。”

賈瓊明明白白地說:“外祖母沒有辱我。當年李夫人的墳塋被邪/教做了手腳,我精通陰陽之術為她修改了。就算李夫人本人,隻會承認是她欠我,我不欠她。王爺與我小時以武會友相識,他因與我投緣才讓太上皇賜婚,也親自向我求過婚。我嫁給王爺實質上是我自己的緣分,名義上是以榮國公孫女的身份,絲毫沒有借李家的名義上、實質上的提攜。楚國夫人生我一場,又因我而精氣耗盡而死,她是我娘,我沒有第二個娘。”

在場的人聽她忽然提起這事,不敢亂說話。她這話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就是要告訴李家人,今後再無甥舅關係了。既然有人給臉不要臉,那就按尊卑之別來,往後謹守自己的本分。

李王氏和李孫氏哪有不明白?可她們又能怎麼樣呢?

李謝氏臉色也有異,她心中當真怨了大嫂和侄女,將他們二房也連累了。否則有一個這樣的外甥女,多大的臉麵呢?

二房隻有一個狀元兒子,李錱和李鍌又在婚配年紀,有靖武王妃做表妹,李家還能將女兒高嫁或者等兩年再春闈時,找個年輕未婚的進士才俊也好(未婚是少數)。

可是如今已經很難了,二十出頭的未婚進士都是人精,就幹等著高中後娶高門小姐。一個狀元哥哥還很難撐起妹妹得到這樣的好親事。

舅兄是同輩,官位資曆還不高,朝廷中有一個資源恐怕還是競爭者。隻有嶽父是老一輩,官位資曆更高、能量更大,會為竭力為女婿鋪路,好繼承一部分他的資源。這種微妙,懂得人都懂。

賈母打圓場:“老親家,如今孩子都這麼大了,王妃一片孝心,你就不要推辭了。”

李謝氏也知道被大房一鬧,李家是要不起這個外甥女了,勸道:“嬤嬤,這是大福氣,你怎麼還不認自己女兒的骨血呢?王妃一片孝心,你這又何必?”

楊嬤嬤老淚縱橫,說:“我隻想王妃好好的,要是親戚間有什麼誤會都能消解了。”

賈瓊笑道:“像李家五姑娘這種我不欠她就恨我、辱我的人,要我反去捧她,我還沒有那麼下賤。要是她有蔡琰、冼夫人的才德與大義,那我定不記前仇、為國舉才。她真有才華,我也不會跟王爺舉薦她為妾氏,王爺不好此道。”

楊嬤嬤本就自知身份不夠,不敢插手。因為賈瓊叫她外祖母,念在和李家的關係,她才說一句。

李王氏和李孫氏聽到最後一句忙起身跪下請罪:“王妃明鑒,我們李家絕無此意!一切都是小姑一時糊塗……”

賈瓊冷聲道:“放肆!過就是過!罪就是罪!做了就要付出代價!哪能什麼都用一時糊塗來推托?”

李王氏叩首:“是我該死,說錯話。小姑子所做之事,實在不知所謂,行為下踐,我恥為她的長嫂,羞於未協助母親對她嚴加教導。”

李孫氏道:“我與嫂子一樣。我甘願受懲,決無異議。”

賈瓊才淡淡道:“我沒有要懲罰你們。你們李家背後說我忘恩負義,我隻是說清楚前因後果,我從來沒受過你們李家的恩。也免得再有人認為我該大度原諒,一再為此事拐著彎來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