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8日 周二 晴 做飯和輔導班的問題(1 / 2)

今天又是滿血複活的一天呀!

早晨,奶奶起大早用自家種的南瓜,做了南瓜發糕,上麵還撒了紅棗。麵發得很好很蓬鬆,我覺得很好吃。可是,哥哥卻不肯吃。一方麵因為沒加糖味道不甜,另一方麵發的麵有一點點酸的那種味道,他不習慣。爸爸口腔潰瘍,也不能吃。看到奶奶失落的樣子,我大口大口地使勁吃,吃了三大塊!

其實,做飯的人,都希望吃飯的人能把做的飯吃光光。所以如果不是自己做的飯,不要挑三揀四,吃就對了。想想我也是挺幸運的,跟婆婆住一起,從來不用自己燒飯,每天回家吃現成的。

雖然我不做飯,但我深知做飯人的不容易。單就買菜來說,就不是一件好差事。一年四季,365天,常吃的菜就那幾樣,買來買去不知道買什麼好。要是再有點選擇恐懼症,那就更痛苦了。婆婆常常問我們:“今天想吃什麼菜啊我去買?”其實每次,我們也說不上來,每次都敷衍地回答:“你看著買吧……”所以大家,體諒做飯的人,珍惜糧食,好好吃飯!

吃過早飯,哥哥問我:“媽媽,陳老師給你的表填好了嗎?放在哪裏了啊?”這才想起來,昨天哥哥要報足球訓練班的,老師讓把表帶回家給家長簽字,順便交錢。我和哥哥一起,從他的語文書裏找到表格,填起來。750元,一周三次課,在本校足球場訓練,踢得好還可以進校隊,比外麵的訓練班省心。哥哥正好準備報個運動項目的,就支持他報名了。

說起課外輔導班、培訓班,不上學不知道,真的好多啊!相信好多家長也有這樣的困惑,上好還是不上好呢?以我之見,看孩子興趣愛好,有條件的,可以報幾個。幼兒園、小學的時候,基本沒有什麼學習壓力,有時間。而且,給孩子更多的嚐試,更多的體驗,也許會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可能。

我家哥哥上幼兒園的時候,因為有個做主持的朋友發現他很會說話,建議我給他報個“童星小主持”,帶他去試聽了一課,他很喜歡,所以一直學下去。其實去也就是學學一些繞口令啊、兒歌啊、基本禮儀什麼的,還有一些小遊戲。好在孩子很喜歡,玩得很開心。而且,基本每年寒假、暑假、兒童節、春節都會有大型的才藝大賽,能夠為孩子提供舞台鍛煉的機會,這個是我比較看重的。一年4000塊錢,也不算貴。

然後是大班下學期開始,給他報了書法課和繪畫課。其實是一家培訓機構,上完書法課接著上繪畫課。上書法課,是為了鍛煉鍛煉他的定力,為上小學打做鋪墊,提前適應一下。上繪畫課,是因為他幼兒園的一個朋友在那裏上,所以他非要上。其實他們報的“繪畫暢想班”,也主要是去玩的,除了畫畫,還會做一些手工,小孩子也喜歡。當然,兩門課一起報,還可以打折……

大班畢業的暑假,很多小朋友都著急報拚音輔導班。因為疫情的影響,以前學校組織的幼小銜接班都沒有開班。其實一開始我沒打算讓他學,因為我一直覺得這些知識學校老師會教的,不必提前學。但是看看周圍的小朋友都學,如果不學,那麼一上學他就跟不上,勢必會打擊他的自信心。打聽了一下,價格基本在800—1000之間,但是不包會。後來,經過思考和比較,我選擇了兔小貝學拚音APP,76塊錢。每天讓他學一節課,裏麵有發音,有寫法,有練習,通過遊戲闖關的模式,一課一課學。後來我發現,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十幾天學完了,我讓他從頭到尾再學一遍。除了一些拚讀還不熟練外,聲母韻母還有一些注意事項,都沒問題。然後網上買了兩套試卷給他做,基本都能得90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