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滿清韃子來了(1 / 3)

“韃子來了!”

“韃子來了!”

“韃子來了!”

崇禎十七年(1644),農曆三月初三,正值遼東傳統的廟會日,山海關外二百餘裏的寧遠城,好久沒有下雨,十裏八鄉的百姓發愁旱災,早早跑到城郊的龍王廟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就在此時,東北方向數股狼煙直升天空,寧遠城外墩台裏的大明守軍,發現滿清韃子入侵!數聲沉悶的炮響後,廟會上的鄉民聽到淒厲的梆子聲響個不停,都大聲驚呼“韃子來了”,聲音比呼“狼來了”還恐懼百倍!龍王廟裏沒祈禱完的婦人,手腳並用從地上爬起,背著嚇哭的孩子,朝寧遠城方向一路狂奔,鞋子跑掉了也不敢回頭。一時間在寧遠城外的軍民,也急忙收斂人畜,拚命逃回城內。

寧遠城由大明原薊遼督師袁崇煥主張修築,天啟年間建成後一直是關外重鎮。崇禎十七年,遼東總兵吳三桂率四萬關寧軍在此駐守,加上軍士家眷和百姓,寧遠人口多達五十萬!此時,隻見東北方向風雲突變,數萬滿清騎兵的馬蹄,揚起了一陣陣沙塵暴,如壓城的黑雲,讓寧遠城樓的大明守軍心驚肉跳!

身經百戰的遼東總兵吳三桂卻麵不改色,腰佩一柄尚方寶劍,坐鎮城中的鼓樓統率全局,督軍迎敵。吳三桂的身邊,立著一位俊秀的少年,身高腿長,麵甚白皙,手握一把瀝泉寶劍,外係白色披風,戰袍被關外的長風吹起,獵獵作響,露出裏麵擦得發亮的鎧甲。這白衣少年名叫袁文弼,也就是金庸筆下袁承誌的曆史原型,原大明督師袁崇煥之子!他挺身站在吳三桂身邊一群將領之中,不時撓頭,氣質迥異!因為此時,他的靈魂已被國防炮兵學院的高材生袁正煥占據一段時間了。

袁正煥酷愛明史,知道明朝時中國安裝了第一架天文望遠鏡,開鑿了世界第一口油井,繪製了世界上第一幅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他一直對擁有先進文明的明朝被愚昧落後的滿清取代痛心。那天軍校組織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參觀明督師袁崇煥祠墓,一身黑色職業裝的講解員手拿導遊專用麥克風,講到袁督師的佘姓部下感其忠義,隱姓埋名在墓園世代為他守墓,迄今已至十七代人,長達三百八十年,義薄雲天!袁正煥望了一眼淹沒在北京高樓大廈中的督師祠墓,一聲歎息,在這個青少年賣腎買美國蘋果手機的時代,誰還會關心中華民族傳統的忠義精神為何物?

當晚,天空下起雨來,袁正煥到學校外麵的一家網吧上網,竟然在百度貼吧裏發現了“袁黑吧”,一些人自稱曆史愛好者,專門找一些野史材料,顛三倒四黑袁督師,說他和南宋秦檜一樣是賣國賊!袁正煥氣得剛泡好的方便麵也不吃了,回帖對“袁黑”提到的“事實”逐一反駁,帖子開頭寫道:“我今日參觀了袁督師的墓祠,看到了很多珍貴的曆史文物和資料,建議沒去看過的袁黑們親自去看看,就在北京東城區東花市斜街。按照你們說的事實和邏輯,那豈不是可以揭秘明朝崇禎皇帝的真實身份竟是大清國的臥底——他大殺反清的大明官員和猛將,臨死也不讓明太子南下南京,還暗中與滿清議和,死後還被滿清平反,被多爾袞追認為烈士!黑袁督師的人,想一想吧,即便正如你們所說,乾隆皇帝為督師平反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難道梁啟超、柳亞子、章士釗這些大家都是傻子,還有金庸老先生,他們占有的曆史資料和考證功底還不如你們?為什麼他們會力挺袁督師?他們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回帖後,袁正煥意猶未盡,又用鍵盤敲下一段文字:“毀滅一個民族文化最好的辦法,往往從詆毀他們的民族英雄開始!小日本把戰犯當民族英雄,每年都參拜靖國神社,甚至改編鄭成功的事跡,把他當日本的民族英雄,而我們有些人,卻跟崇禎一樣,想要自毀民族長城!”

這時,天空飄來一道閃電,擊中網吧樓頂壞掉的引雷針,瞬間網吧裏電火花四溢,袁正煥就魂穿了,成了袁文弼!

關於袁文弼這妾生的遺腹子,史書上記載很少,魂穿後袁正煥花了足足很長時間才搞清楚並適應新身份:在崇禎三年,袁崇煥以“通敵叛國罪”被淩遲,袁文弼隨母流寓關外,被袁督師手下大將祖大壽收為義子,嚴酷訓練,文武雙全!除了袁文弼,祖大壽還撫養了兩位義子。一位是袁督師手下猛將滿桂的兒子滿雲龍,他身高九尺,皮膚黝黑,髯須濃密,天生膂力過人,隨身練功刀一百零二斤,有萬夫不當之勇;另一位義子,是袁崇煥手下猛將何可剛的兒子何承誌,他看起來像一位白麵書生,卻長於射箭,百步之外的銅錢,十有八九能射中方孔。三人歃血為盟,結為異性兄弟。崇禎十六年,二次降清的祖大壽騙過皇太極,假意回信勸降外甥吳三桂,這是祖大壽降清後為滿清惟一做的事。祖大壽派到寧遠城送信的,便是袁文弼、滿雲龍、何承誌三兄弟,他們來到父輩們開辟堅守的寧遠城,成了大明遼東總兵吳三桂的左膀右臂。有些史書上記載,袁文弼後來被編入漢軍正白旗,袁正煥這時也沒搞清楚是怎麼回事,心想他大概和吳三桂一起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