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哈哈笑了一聲,所以說天賦型的選手就是要比後天努力的人占據更大的優勢。
如果不是自己曾經在網絡上看過這個陳年舊案,如果現在讓她去參考“健清”這個項目是否值得投資,隻怕她也要中招。
“健清”詐騙及非法集資案是九十年代初一件影響很大,性質惡劣的非法集資詐騙的案件!直到21世紀初後才把當時“健清”的老板給抓住。
當時網絡和電視報紙上鋪天蓋地的在宣傳這個案件,林秋當然是知道事情的始末。
“健清”這個品牌可以說是最早在國內做保健品的一家公司。
說起來這家公司還真是有眼光,當年國人剛剛開始有一點兒錢,能夠接觸到所謂的營養、均衡、健康這類理念。
可是也僅僅是接觸,或者說是聽說,當時對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養生理念基本都是空白,這家公司抓住了這個機會。
將自己的產品包裝成為代表了健康、積極、高端的生活方式,很是在當時有消費能力的人群中引起過一陣風尚。
而這家公司一開始還真紮紮實實的做過幾年保健品。
都是老老實實的聯係中藥廠進行聯合開發才推出的產品。不說療效卓著,總歸是對得起自己的宣傳詞。
可是等到有一年,因為產品開發太快,前期投入過多,產品一時銷售沒有來得及,他家資金鏈差點就斷了。
而當時為了產品研發,已經跟銀行貸了不少錢,銀行這種晴天借傘、雨天收傘的德行,看他家償還能力不能保證,一分錢都不肯給他家了。
“健清”的老板姓陳,是個硬茬子,不服輸,不願意自己一手創立出來的品牌就這麼砸在手裏。
覥著臉到處到當時市裏的各家公司去遊說,請他們注資,或者借錢給他。
當時遭受得冷眼和嗤笑可多了去了,甚至有些人對他說,“健清哪裏該做什麼膠囊衝劑,印一大車的經書,讓自家老板天天出來化緣不就得了。”
陳老板一直都沒有放棄,直到真有一個有眼光的,給了他八十萬,讓他盤活自己的企業。
而當時,兩人約好了一年到期,到期後“健清”將自己利潤的百分之三十給投資者。
而“健清”也真是爭氣,第二年頂住了壓力,純利索居然達到了五百萬,所以投資者淨賺了九十萬。
這可把他給高興壞了,到處宣傳這是自己做的最滿意的一次投資,簡單直接還收益高。
第二年居然有老板親自問陳老板,是不是需要投資。
陳老板當時野心勃勃想要再擴大生產,就把這些投資都給接了下來,許諾投資金額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投資回報收益。
等到這一年結束,陳老板還真就將這些投資收益按時按量的都給各位投資老板給還上了。
後一年更多的投資蜂擁而至,陳老板都如數收下,後來的故事就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