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與大哥相愛相殺的往事(1)——蜜月期(1 / 2)

公公對大兒子的珍愛僅次於供奉菩薩吧。那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

大哥小時,明明婆婆的奶水足,壯娃娃娃,公公還是整天琢磨錦上添花再給自家大娃買點啥來吃。他到處打聽,聽說羊奶粉比牛奶粉更營養。他那時的工資也不高,依然很慷慨買了一大袋羊奶粉回家給大哥吃。可惜大哥吃了羊奶粉上火便秘。慌得公公不敢再喂兒子羊奶粉,又不懂大人也可以吃嬰兒奶粉,一生節約到極致的他居然把那袋羊奶粉扔來喂豬了。

晚年的公公經常跟我講述他當年隔一個月回家時,要麼給幼時的大哥買新衣服穿上,看大哥手舞腳蹈,呀呀學語。要麼親自給大哥洗澡,捏著大哥白白胖胖,如蓮藕般的胳膊,真是愛不夠的親不夠。

大哥出生後的那幾年,農村的糧食一直很緊張,尤其公公所在丘陵地區,適合種水稻的水田少。農民吃玉米麵、小麥麵甚至高粱麵為主,很難吃到白米飯。但公公竭盡所能,保證了大哥斷奶後的每頓飯都是白米飯。即使大人吃雜糧,也要把白米飯留給娃吃。當然後來孩子多了經濟跟不上了,後麵娃就沒享受到如此高規格待遇。我先生作為家裏老三是第一批70後,他後來回憶說,他小時還吃過糠饃饃,就是把糠用磨子磨細,再用篩子篩過,把篩過的細糠加水和野菜捏成團,上鍋蒸來吃。當然那時大哥也和他一樣吃過糠饃饃。但大哥畢竟小時獨享過一段黃金歲月。

所以大哥雖是四兄弟之首,但他出生時期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小時享受父母恩寵最多,而且也比後麵的弟弟吃苦少。

大哥從小到大的長相都酷似公公,他後來也當了公務員。隨著歲月漸長,他的神情和走路姿勢也越來越像公公,如同一個模子倒出來一樣,我曾經笑稱他為蔡老幹部二世。而且大哥小時是瘦瘦小小的人精一個,腦袋很聰明,從小學到初中的成績都很好,那時的學製很短,五年製小學,兩年製初中,兩年製高中。大哥在初中畢業之前簡直就是公公心頭的驕傲。

公公當年在心底無數次設想過大哥長大後如何學業有成,光宗耀祖,給他爭光。1979年大哥16歲初中畢業,他的中考成績差點上了中專線,好像隻比中專線差三分。當年都是成績最好的初中畢業生考中師中專,考不上中師中專的才讀普高。公公在驚喜和惋惜之餘,親自送大哥去離家十幾公裏的另一個鎮讀高中住校。

大哥第一次脫離父母的管轄,立刻像隻快樂的小鳥衝向雲霄,雲裏霧裏找不著北了。高中學習壓力本來就大,加上他對自己要求放鬆,他高中兩年的成績急劇下降。把公公急得團團轉,又無計可施。公公曾在下班後,騎著自行車去學校逮他的大兒子是否在貪玩好耍。結果一逮一個準——公公到校時正是學生上晚自習時間,大多數同學都在教室裏坐著認真做作業看書。他的大兒子還在操場上幫學騎自行車的女同學掌自行車後座,正嘻嘻哈哈累得滿天大汗,追著搖搖欲墜的女同學跑……公公的苦口婆心勸說也不起作用,大哥在1981年高考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