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股不好的風氣是重男輕女,男尊女卑,隻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好轉,這股風氣稍有好轉。但在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尤其山區農村,更加重男輕女。一來農活重,需要男娃勞動力幹活。二來家裏有男娃才能在周圍地鄰裏說得起話。而且家裏代代生男娃才能代代繼承父姓,把家族父姓和香火延續下去。當時普遍認為女娃是賠錢貨,是給別人家生的娃。女娃長大了嫁入夫家,娘家白送一個人,夫家白得一個人。而且在傳統觀念裏,媳婦伺奉公公婆婆是天經地義,媳婦想私下扶持照顧娘家父母是大逆不道。為了不便宜別人,一般窮困農民家庭都盡心養育自家男娃,胡亂養育反正要送給別人的女娃。
公公婆婆那一代不限製生育,家家都有3至6個娃,甚至更多。自然選擇情況下男娃女娃都有。但到了八十年代,國家已開始狠抓計劃生育,按政策隻能生一個娃。為了多生娃和生男娃,家家都想超生。城鎮有公職的人有心無力,因為超生就要丟工作,飯碗保不住。農民不怕丟工作,也在積極進行超生計劃。那些年,農村幹部抓計劃生育工作量很大。
以我老家農村為例,婦女主任暗中觀察鄉村育齡期婦女的肚子是否隆起,上麵要求農村已育婦女必須安環才能給獨生子女上戶口和分田。多子女家庭的夫妻其中一人要去醫院免費結紮。(安環就是在女性子宮裏放環,破壞子宮內膜,讓受精卵無法著床而達到避孕目的。因為避孕環對人體來說是外來入侵者,容易引起婦女子官收縮性疼痛,主要表現為下腹墜痛和腰痛。有些女性上環後還會出現出血的情況)。
(男性結紮和女性結紮就是破壞輸精管和輸卵管)在這些嚴厲政策下,部分農民家庭仍然頑強想超生,於是不定期在農村有大肚子婦女被捉,她們被集中到貨車車廂裏坐起,一車拉到醫院做人流手術。
也有隱蔽工作做得好的“漏網之魚“,悄悄躲到外地或親戚家把娃超生下來,隻有被罰款。交得起高額罰款家庭可以給超生娃上戶口,交不起罰款的家庭就慘了,被趕牛牽豬捉雞鴨,倉裏糧食被挑走,屋子房頂被掀翻,超生家庭嚐到了“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感覺,所以我老家農村超生家庭很少。現在經濟發展了,人口老齡化問題出來了,國家勞動力遠遠不夠,政府鼓勵農民多生,也沒多少人響應。
但在二嫂老家農村情況稍有不同,那裏計生政策相對寬鬆,幹部以罰款為終極目的。所以育齡婦女不用安環結紮,也不用到處躲超生,直接安安靜靜在家裏懷孕就是,到時鄉幹部自動上門要罰款,或者自家拿錢去交罰款。
所以二嫂所在農村家家超生,每家至少兩個娃。一般他們對第一胎不作性別選擇,生男生女都可以,從第二胎起如果前次是女,這次務必生男娃。如果前麵已有男娃,這次生男生女也可以。總之每家要保證至少生兩個,必須生有男娃。
二嫂第一胎生了女娃,相比那些第一胎生男娃家庭來說壓力頗大。地鄰裏吵架時會罵那些生不出男娃的家庭是絕戶,這個詞極具殺傷力。意思那些生女的家庭等同於無子女的五保戶,甚至比無子女五保戶還不如,至少後者不用白花錢幫別人家養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