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葬禮後,四個兒子一起討論公公的養老安排。這次由大哥出麵主持發言,商議大家平攤公公每月養老費共120 0元,(其中公公夥食費600元,護理費600元)。還是考慮到二哥拉三輪職業可以靈活安排照顧公公,就讓公公住進二哥家,也避免公公到處搬家。我們另外三弟兄每月共給二哥900元,二哥出他那份300元給自己。同時又考慮四弟家庭經濟條件差些,讓四弟每年付款2千元,我們和大哥每戶每年出4400元。這個錢隻用於公公生活能自理養老狀況,如果公公生病吃藥和住院治療需要花錢,還有二哥二嫂去醫院護理的費用參照市場價另算,所有治病花費專款從公公工資支取。
二哥二嫂同意按此方案實施,結果剛過一年多點時間,二嫂有意見了。理由同上,公公生了四個兒子,憑啥公公隻住她家靠她養?幾弟兄付的那點錢還是不足以彌補她的損失。她又絮絮叨叨向鄰居訴苦,隔三差五找公公吵架。公公本身脾氣也不好,兩個火球又點炸了。二嫂不好對我們說她想漲價,就對我們謊稱成都這邊打工工資低,去重慶工資高,她們兩口子要出門到重慶打工去了,沒法照顧公公,公公養老問題需要重新再議,叫我們打電話喊大哥來商量。我們當時非常吃驚,因為二嫂的兒子從讀高中起住校,當年剛好讀高三,學業任務繁重,每周末都要回家補充能量。天下的家長在孩子高三時都和孩子一起緊張,恨不得多照顧孩子幾分,怎麼能在如此重要節骨眼上丟下孩子,跑到外地打工呢?我們提出這個問題,要二嫂他們慎重考慮此事。我們真的以為他們為了掙錢要走,不知道這是他們以退為進的緩兵之計。結果二嫂語氣輕鬆說沒問題,在附近打工的大女可以周末來家裏幫著照顧小七歲的弟。我們信以為真,趕快打電話給老家大哥。當時正值寒假快要過年,大哥說年後初幾來我家邀約二嫂一家共同商量此事。結果過年後,大哥遲遲沒來,二嫂不斷打電話催我們叫大哥快來,說不然她們要買票趕去重慶打工來不及了。在正月快開學前幾天,大哥大嫂終於到了,二哥二嫂也來我們家聚在一起商量。公公此前與大哥通過氣,大哥知道二嫂的真實意圖,上來就說考慮物價上漲因素,四弟兄每人再出10 0元算作公公養老費,公公還是住二哥家,二哥出那400元他自己收,另外實收1200元。公公生病吃藥住院護理等費用還是從他自己工資支取。對此方案二哥沒意見,二嫂開初表示同意,一會兒又遲疑,感覺還是吃虧了。大哥又暫停,私下和我們及公公商量,幹脆從公公工資裏每月再補貼300元給二嫂,她總共實收1500元,加上他們本該出的40 0元合計,公公每月的養老費達到1900元標準。當時我縣某鎮一個私立盈利養老中心收本地戶籍有生活自理能力老人每月的護理費是1580元,外地戶口加收100元(據說每招收一個本地戶口老人,養老院每月可領民政局補貼100元,招外地戶口老人則沒補貼,所以養老院要多收100元)。我們覺得這個價格已經比普通私立養老機構收費高了些,把老人交給非親非故陌生人養老都擱得平,本身有撫養義務的自家人更應擱得平了。何況公公在二嫂家養老這一年多時間裏,我們並非不管不顧他。而是每逢節假日都帶上禮物去看望他,寒假還把公公接到我們家住了一個月,我們也沒要求把公公這個月的養老費扣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