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42196,這是本書的書友群。喜歡本書的朋友可以加。
----------------
“敦煌的文物,除了七百多個洞窟裏麵的壁畫彩繪,精美雕像,最有價值的,就是1900年發現的藏經洞內文物。而這些文物,卻是敦煌文物中被*最多的珍寶。
藏經洞內,除了大量宗教經典著作之外,還蘊藏著包羅萬象的珍貴文獻,有涉及到社會和自然科學的各個方麵的書籍和記錄,比如一份五代時期的民事訴訟檔案講述了寡婦阿龍經曆的土地糾紛案、一卷唐代舞譜用文字將那個朝代的舞姿記載了下來、還有全天星圖、醫學、曆代文書和絹畫等藝術品。有的幡畫至今色彩如新,有些卷子保存完好。”
這是宋興國對幾個人的詳細介紹。因為他事先聲明,他敘說的情況,除了來自他的先祖的口傳實錄,還有宋興國在蘭州軍區當兵時做的大量調查,以及這些年來他對所有相關敦煌文獻的研究所得。所以,楊笑笑他們都聽得聚精會神。
據宋興國的介紹,關於藏經洞的來曆,曆來學術界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避難說。
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的敦煌洞窟,能夠如此輝煌的重要原因,是敦煌其實是陽關的西大門。西出陽關無故人,但在陸上絲綢之路,敦煌,卻是四條陸上通道的必經咽喉。千百年來,來自印度、中亞、地中海和中原的文化在這裏彙集,終於在隋文帝父子大力弘揚佛法的時候,達到佛教文化的鼎盛時期。
在這一時期,富裕的敦煌居民,以虔誠的宗教信仰捐獻財物,修建洞窟,隻為了留下自己後世的功德。
但是,1006年,當於闐王國被滅亡的消息在敦煌城沸沸傳揚開來時,敦煌三界寺的僧眾們擔心這些佛經再次遭受滅頂之災。僧侶們將重要的經文藏入了一個不足二十平米的洞窟,晚唐時期河西都僧統洪辨和尚修行的地方,然後將它封存起來。
另外一種是廢棄說。
因為藏經洞內的文物,不僅有佛經,還有大量世俗的文獻,這與所謂的避難說似乎很難協調統一。於是,專家學者們經過研究,根據佛教中,曆來有對殘破的經文另行保存的習慣,提出藏經洞內的文物,實際是當時廢棄的部分經文。
由於晚唐時期敦煌的僧侶,他們不僅擁有寺廟,還有田地,他們過著與世俗世界密切相關的生活。那麼,藏經洞中,有大量涉及社會與自然科學的文獻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這個假說,卻並不能解釋,為什麼藏經洞中絹畫等藝術品。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這些東西都如今流失到了國外。”宋興國歎了一口氣,目光穿過三樓的玻璃窗,穿過五月BJ窗外茂密的綠色,看向西方。似乎,他想看見幾千公裏以外,那掩映在漫漫黃沙中的那個敦煌,想看見一百多年前發生的一切。
1900年,BJ在經曆轟轟烈烈的庚子戰亂,這一年,斯坦因第一次來到了中國XJ當時他的兩個助手,是英國軍隊的測繪士兵。
七年之後,不懂中文的斯坦因帶著一個蔣姓的師爺,來到了敦煌,見到了看守著藏經洞的道士王圓祿,一個被當地人稱作“王阿菩”的老好人。
斯坦因杯藏經洞的藏寶震驚了。
“這是一個能使阿裏巴巴和四十大盜共同瘋狂的神奇寶窟。”斯坦因一生都保持著一個習慣,就是每天夜裏將一天的行為和想法都記錄下來。這是他第一次看見藏經洞的當天的紀錄。
聰明的斯坦因,很快就發現了並不好相處的王圓祿,其實是一個瘋狂崇拜著玄奘的道士。這不奇怪,千百年來,佛教文化已經深入到了敦煌的血脈之中。
斯坦因巧妙的利用王圓祿對玄奘的崇拜,每每在兩人發生衝突的時候,搬出玄奘的故事來和他交流。在斯坦因的嘴裏,他儼然是和西行的玄奘一樣的人。
“為什麼不能讓我帶走這些東西,就像玄奘帶回來這些東西一樣呢?”斯坦因總是這麼和王圓祿說。
終於,在一個夜裏,王圓祿遞給了斯坦因一本經書。當斯坦因借著清晨黎明的微光,看見書頁上手寫的玄奘兩個字時,他欣喜若狂!這是玄奘手寫翻譯的一本經書啊!
終於,斯坦因一腳踏入藏經洞,一千年前,佛國的世界,世俗的生活,西域王宮的奢華、絲綢商旅的艱辛,都曆曆在目。
終於,斯坦因以二百兩銀子的代價,把9000多卷文書和五百幅佛像絹畫帶走。事後,斯坦因很得意地寫信給一個朋友說,在歐洲,隻要買一個梵文貝葉寫本就要這些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