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一)(2 / 3)

裴文宣沒有什麼表情變化,他聽著外麵的戰鼓聲,停頓片刻後,立刻吩咐:“趙重九,你即刻帶一千人去城樓同荀川裏應外合打開城門,速度要快。”

“告知裴曉,將王氏家眷帶入公主府後,守住公主府,聽我命令。”

“童業,吩咐人將府中還有的孔明燈都升上去,太子會明白我的意思。再讓人焚香備水,準備馬車,我要進宮。”

“公子?”

童業有些不明白,低頭,麵上露出幾分溫柔:“我得去接殿下。”

他不能讓她一個人在宮裏。

是生是死,他都得陪著她。

鼓聲響起來的時候,寒風卷得城外玄色金鳳旗幟翻飛作響。

李川領著藺飛白、荀川騎在馬上,他們身後是士兵列隊而站,在尚未徹底亮起來的清晨中,略顯疲憊。

“現在就要進城嗎?”

藺飛白看著前方,皺起眉頭,這些士兵跋涉千裏而來,明顯已是極為疲憊。

“現下不進城,”上官雅站在戰車之上,眺望前方高牆,“等到天亮,王家軍隊帶人進來,再想攻城就難了。不如此時取下城池,以守代攻。”

“攻城不易,”藺飛白頗為不安,“士兵又疲倦厭戰,如何攻城?”

“很快了。”李川看著華京,神色帶著冷。

荀川看了一眼旁邊的李川,他穿著太子玄服,披著純白色狐裘,玉冠高束,顯出幾分難言的清貴。

他長高了許多,帶著幾分文臣式的清瘦,枯冷的眼神,全然不見當初活潑少年的模樣。

“裴文宣和阿姐在裏麵。”

李川察覺荀川的眼神,以為她有疑惑,轉過頭來看她,隻道:“勿憂。”

話音剛落,華京城內,便升騰起一盞孔明燈。

孔明燈在尚未亮起的天空裏,頓時吸引了許多人的主意。

第一盞孔明燈亮起來後,李川從腰間拔劍,淡漠出聲:“備戰。”

聽得此話,上官雅雙手在前,恭敬行了個禮,而後轉過頭來,看向眾將士。

“諸君,”上官雅揚聲開口,“可知此為何處?”

戰鼓聲不徐不疾,將士看著上官雅,並不言語,上官雅抬手指了“華京”二字,提高了聲:“此處便是華京,是諸君在沙場守護之處。華京之中,有雲羅綢緞,有妖嬈美人,有金銀珠寶,有權勢無雙。可這些都不曾屬於過諸位,諸位在西北拚殺,苦寒之地,糧衣具短,命似草芥,一生如泥在他人腳下,子子孫孫,皆為如此,甘心嗎?!”

眾人不敢說話。

可人性趨利,話不說,不等於不存在。不過是因強權折腰,不敢言語。

“可今日不同。今日,諸君入城,”上官雅展袖指向華京,提高了聲音,“贏,封侯拜將!輸,也不過馬革裹屍,並無不同!”

“今日上至太子,下至罪民,皇城之前,皆為利刃向前,隨我卸下糧草,聽太子號令,非贏則死,不勝不歸!”

說罷,上官雅拔劍斬斷戰車上攜帶的糧草,糧食砸落在地,散落一地。

藺川隨之舉劍,幹脆利落劃過馬上係著糧草的袋子,糧食墜落到地上,她的劍穩穩指著華京。

“以平樂殿下之名,”她聲音很平穩,和平日訓練他們時沒有區別,但最後八個字,依舊加重了語調,“非贏則死,不勝不歸。”

“非贏則死,不勝不歸!”

有了藺川領頭,所有人紛紛解下糧草,大喝出聲。

這是他們一生最寶貴的機會。

從西北到華京,他們攀過雪山,奔赴千裏,像是從沼澤泥地裏,撥開了荊棘遮掩著的禁忌,一層一層爬到了他們從未想過之處。

在那子子孫孫無盡的絕望裏,終於得了一絲翻身的希望。

不過瞬息之間,士氣高漲。

李川轉頭看向旁邊的荀川,荀川迎向他的目光。

許久,李川隻問了一句:“會贏嗎?”

荀川神色平靜,隻答:“殿下不會輸。”

她口中的殿下隻有一位。

從她救她,從她給了她與秦真真完全不同的生活那一刻開始,她便已被她供上神壇。

她的姐妹,她的朋友,她的君主,李蓉。

李川得言便笑了起來。

旁邊藺飛白看著站在戰車之上的上官雅,他苦笑起來:“我可被你們害死了。”

“你現在還能回頭。”

上官雅握起旁邊的鼓槌,藺飛白打量著她,有些疑惑:“我以為你現在會走。”

“大家都在這裏,”上官雅坦然一笑,“我也就不走了。”

藺飛白沉默下來,他想了想,低頭一笑。

也就是這時,號角聲響起,李川拔劍指前。

上官雅顫抖著將鼓槌重重砸在鼓麵上,巨響之間,漫天孔明燈下,士兵朝著城牆奔湧而去。

殺聲震天。

而戰鼓沒響之前,宮城之中,福來剛剛關上大門。

大殿之門一關,整個大殿便暗了下來,隻有綽綽燭火躍動,讓大殿有了些光亮。

蘇容卿和李蓉相對入座,蘇容卿看著對麵李蓉,過了許久後,他帶了幾分懷念:“容卿許久未曾為殿下煮茶。今日殿下愛喝的銀尖不在,頗為可惜。”

“你特意摒開眾人,就是來同我敘舊的嗎?”

李蓉看著蘇容卿用旁邊盆中溫水淨手,似覺好笑,蘇容卿神色平和,如當年還在公主府中閑適姿態:“自然是有些問題想問殿下。”

“殿下,”蘇容卿取了茶葉,放入茶壺之中,聲音平和,“金鸞椅上,可還舒適?”

李蓉聽他的問話,便知他的意思,但她還是明知故問:“你什麼意思?”

“殿下應當知道,我隻想阻攔李川。”

蘇容卿將茶葉放到一邊,正跪在李蓉對麵,雙手垂放在身前:“殿下如今既然已是監國長公主,那李川是不是太子,還有必要嗎?”

李蓉不言,蘇容卿身子微微前傾:“殿下,”他放輕聲,“微臣並非為報仇而來,李川,可以活著。”

可以活著,但不能是太子,不能以自己的名字活。

李蓉為監國長公主,李誠登基,李川謀逆賜死,再換一個身份活。

“我明白你的意思。”

李蓉看出蘇容卿的讓步,她搖頭:“但我不能騙你。”

“殿下什麼意思?”

蘇容卿麵上帶笑,眼裏卻有些冷。

“你不願意李川登基,是因為李川意在削弱世家,你想阻止此事。可我監國,還是會和李川做出一樣的選擇,隻是手段不同而已。”

聽到這話,蘇容卿笑容慢慢收了起來。

“殿下,”他認真開口,“上一世,還不夠嗎?”

李蓉聽著蘇容卿的話,她想了許久。

她本想爭論,可當她一抬眼,她看見蘇容卿那雙已經帶了幾分偏執的眼,她忽地想起李明的話來。

上位者,不僅要看結果,還得看源頭。

她看著蘇容卿,好久,才緩慢出聲:“上一世,你覺得李川哪裏做得不好?”

“殿下還需要問我嗎?”蘇容卿似是有些惱怒起來,“上一世,殿下怎麼說的,您忘了?您說他不該北伐,不該改製,他搞得上下動蕩,民不聊生,他作為君王,為了一個女人……”

“容卿,”李蓉打斷他的話,“你真這麼想嗎?”

“殿下,”蘇容卿唇不自覺的輕顫,“您什麼意思?”

“我記得第一次見你,是在禦書房。”

李蓉看著蘇容卿,麵上帶了幾分懷念。

“那時候你跟著蘇相跪在禦書房門口,勸阻父皇北伐,你告訴我,蘇家之人,為百姓生,為社稷死。”

蘇容卿聽到這話,眼中神色微動,好似一顆石子扔入湖心,泛起層層漣漪。

李蓉抬眼看他:“可你告訴我,世家如今存在於世,對於百姓,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你我心裏都清楚。當年北伐的確很急,但如果沒有世家阻攔貪汙,當年的軍餉,其實足夠北伐。”

“當年南方水患,的確是因北伐導致國庫無銀,但如果不是世家繁盛又不必上稅,地方許多人依靠世家逃避稅收,國庫也不至空虛至此。”

“你說他作為君王,不該獨寵於一個女人,可蘇容卿,你若愛我,你和其他人在一起,不會痛苦嗎?你是如此,川兒就不是嗎?”

“可他是君王,苦痛都得忍得。”蘇容卿固執開口。

“那也需忍得有意義。”李蓉輕笑:“君王的婚姻,與朝堂有何幹係?君主主江山社稷,他勤政,他愛民,那他愛誰,他娶一個女人,還是娶幾個女人,與天下有何幹係?之所以有幹係,難道不是因為世家黨爭,將爭執放在了後宮嗎?他的忍耐討好的是世家,不是百姓,有何意義?”

“按照殿下所說,”蘇容卿嘲諷開口,“都是世家的錯,是嗎?可貪汙**者,世家有,他寒族就沒有嗎?黨爭者,世家有,寒族就沒有嗎?這本就是人性趨之,與世家有何關係?!”

“你們都說世家是錯,可這麼多年,災荒之時,蘇氏賑災;戰亂之時,蘇氏子弟齊上戰場。蘇氏心向百姓,做錯什麼了?你說後宮黨爭,李川無錯,那上官雅就錯了嗎?我大哥就錯了嗎?他們一生都被毀了送入宮中,李川為了一己之私這麼對待他們,憑什麼李川能任性,他們就隻能一輩子絕望過活,就因為他們不是天子嗎?若世家是罪,”蘇容卿盯緊李蓉,“皇族天家,就不是罪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