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撒豆成兵敵中計,大獲全勝祭英魂
第二日,可奴兒便擺開了陣勢。
可奴兒一馬當先,站在隊伍的前方,對著城上大叫到“:周光乾,烏爾斯乃我韃靼可汗的侄子,若是不想等我韃靼大軍來伐,便乖乖的放人。”
周光乾一聽,頓時心中有數,這可奴兒是韃靼可汗弟弟的擁護者,但是韃靼可汗和他弟弟實力相差還是比較大的,所以,這可奴兒故意讓這小白來送死,然後激起兩國大戰,把韃靼可汗的兵力消耗掉,然後就是韃靼可汗的弟弟的天下了。
不過,內亂是大明朝所有人都願意看到的,正好,拿烏爾斯祭旗!
“可奴兒,這烏爾斯,今日便要為我軍祭旗,還有,你也別急,過不了多久,你也要去陪他了。”周光乾下令“:把烏爾斯殺了,梟首示眾,還有,讓兄弟們準備好。”
“可奴兒,老夫今日讓你死無葬生之地。”周光乾大聲說道。
不一會兒,烏爾斯的人頭便掛上了城牆,可奴兒雖然巴不得他早死,但是該做的樣子還是要的,於是裝作一副痛苦,悲痛的樣子。當然,正好也激勵一下士氣,正所謂哀兵必勝啊。
不過,正當他準備進行一次激烈的動員大會時,城門卻是開了。
還沒等他弄明白,卻見,城中兵馬衝了出來,為首的正是劉中,他大吼一聲道“:活捉可奴兒,官升三級,封千戶侯。”
可奴兒頓時一驚,這漢人打了這麼多年,卻是不見這麼打過,竟然敢正麵決戰?
可奴兒性格就是謹慎,這有時候是好的,但是,卻是有時候卻是壞的。
正當他猶豫要不要進攻的時候,城中的兵馬卻是出來了,由於雙方不遠,人數不好估計,隻能憑借旗幟,喊殺聲,煙塵等等來判斷。
“大帥,不好,來敵應該有近萬人了。”一名將領道。
“怎麼可能,大同不是隻有五千的騎兵嗎?”可奴兒也是大吃一驚。
“不好了,大帥快看!”又是一名軍士指著西邊道。
可奴兒一看,頓時嚇了一跳,隻見西邊煙塵彌漫,塵土飛揚,旗幟飛揚,喊殺聲都幾乎把近在咫尺的騎兵的馬蹄聲都掩蓋了。
“人數不下五萬!”可奴兒下了這樣一個結論“:怎麼有這麼多人在西邊,斥候卻一點也不知道?”
其實他不知道,他為人謹慎,但是人家斥候卻不,這裏一片平原,一眼望到水平線,怎麼埋伏人?人家又不是傻子,所以大晚上的也不想走遠,隨便看看就報告了。
但是,借助黑夜的掩蓋,加上離得比較遠,數萬大軍隱藏了起來。
“大帥快看東邊!”
隻見東邊比之西邊的動靜還有過之無不及,這下子,可奴兒再也不猶豫,立馬下令“:前軍改後軍,後軍改前軍,往北方撤。”
“大帥,斥候來報,西北正北都有數萬大軍,望大帥早決斷。”
“圍三缺一,下令,往東北方向撤。”可奴兒也是熟讀兵書,但是北方蠻夷之人,即使讀了兵書,卻是隻能了解表麵的意思,永遠達不到嶽武穆之用兵之道存乎一心的境界。
圍三缺一是為了給敵人一點生機,不讓敵人拚死抵抗,一般是用與勝算不大不小的戰爭,為了讓損失減少,才如此做的。
一般來說,缺的那一邊便是最安全的——至少看起來是如此。
“明朝的皇帝是怎麼想的,怎麼會知道我要攻打大同?”可奴兒心中很是奇怪“:大同軍隊應該是十萬出頭,而現在卻是出現了十五萬的大軍,還有一萬騎兵,照比例,一萬騎兵,難不成這大同有二十萬大軍?”
“那麼還有五萬大軍哪兒去了?”可奴兒也不是傻子,一邊跑,一邊想“:即使留下一點守城池,應該還有三四萬的軍隊,難不成就在這東北方等我們。”
可奴兒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二十萬大軍,對付他這三萬軍隊是綽綽有餘了,而且這情況也符合明軍支付不起太多的安撫費的圍三缺一戰法。
可奴兒此時已經知道東北方也有敵人,於是問斥候道“:東北方可有什麼特殊之處?”
“報告大帥,沒有特殊之處。全是平原。”這斥候回答道。
“奇怪了....”可奴兒一時也想不出周光乾的主意,按理說,隻要有一險地,便可以擊潰他們,然後憑借後麵的軍隊——不需要十五萬,隻要三萬,兵敗如山倒,便可以大敗他們。
但是,如果東北方沒有險地,又有什麼計劃呢?
不管如何,大軍還是往東北方跑了。
前文說過,可奴兒是一馬當先的,現在前軍改後軍,後軍改前軍,所以他落在了後麵,加上一路上後麵喊殺聲不絕,可奴兒也不敢多回頭,隻好悶頭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