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見信陳子賢回書,訓夫張皇後教誨
吃過了飯後,陳忠為著經濟情況擔心,不過,他也沒有太過擔心,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天無絕人之路。
來到自己的書房,坐下來,打開趙宇寫的信,卻見上麵寫道“:
子賢賢弟:
見書如見人,愚兄安好。聞聽賢弟北上,不辱使命,大同城下,力克敵軍,實乃天下人民之幸事,亦是賢弟之機遇。待賢弟回京之際,必然是青雲直上。然則貧賤之誌不可忘,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我輩之任也,望賢弟切記。賢弟大才,愚兄不及,他日必然執掌中樞,為輔臣之人,愚兄雖然僥幸中第,然則自知不知變通,此生僅能為政一方,造福一地,卻才不足以治理國家,德不足以教化子民,智不足以出謀劃策,力不足以上陣殺敵,實在慚愧,衷望賢弟勿忘愚兄之言,而成一失足千古恨之事。如此,愚兄代千萬百姓,拜謝賢弟。”
明代的漢字,大多數是繁體,好在陳忠學過,不光是繁體字,什麼小篆大篆陳忠也會一些,有時候,軍事機密都要用這玩意兒寫。
陳忠緩緩的歎了口氣,心中十分感動,趙宇真的是一個君子,和範仲淹一樣的心胸寬廣,實實在在的一名良臣,足以幫助君王造化一方,或者興太平之事。
但是,正如他所說,他不會變通,不知道巴結上官,雖然得到了外放曆練的機會,但是憑著他的性子,一定是剛直不已,會得罪很多權貴,這也是他在曆史上並不出名的原因吧。
陳忠拿起一邊的紙筆,毛筆字他雖然不是很會寫,但是原先的陳忠已經把寫字當成了條件反射,陳忠隻是稍稍的聯係了一下,就寫出了可以讀的明白的字。
當然,肯定是不如原先的寫的那麼好。
“玉坤兄長:
愚弟拜首。自回京以來,忠自以為才能無雙,加上立下了大功,自視甚高,如今聽聞兄長之言,如醍醐灌頂,甚是感動。忠必不忘兄長良言,必然為國為民,為君為家。兄長之性,忠甚知之,乃真君子也,可於危國扶社稷,於既倒挽狂瀾,乃忠良死節之臣,亦乃國家之福,百姓之福,社稷之福。他日忠必向皇上舉薦,非同鄉同科同榜之誼,乃同國同臣同民之情,還望兄長之時切勿推辭,為天地立心,為萬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開萬世之太平。忠再拜。”
寫完之後,陳忠就把信交給門房,叫他送往錢塘。
陳忠也是煞費了苦心,怕趙宇迂腐之心發作,誤解是因為好友之情而舉薦,所以還特意解釋了一番。
——————
坤寧宮內:
辦完了公事,朱佑樘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於是很自然的就來到了坤寧宮。
“臣妾恭迎皇上。”皇後張氏下拜道。
“起來吧。”朱佑樘親自扶起她,然後拉著她的手一起坐下。
“皇上近來都做了些什麼?”張皇後溫顏問道。
“我啊,近來也沒做什麼,就是批閱一下奏章什麼的。”朱佑樘笑嗬嗬的道:“近來,劉閣老上了一個奏折。”
朱佑樘知道自己的這個妻子十分的厲害,雖然對於處理國家大事上,可能比不上自己,但是對於人性的把握,還是很厲害的,至少現在的自己,還不如她。
“哦?是什麼事情?”張皇後笑了笑問道。
“劉吉說,朕剛剛登基,卻是做了許多很了不得的事情,他認為朕應該祭天禱告,以宣示朕的威望。”朱佑樘笑嗬嗬的說道,顯然對於這件事也是非常的高興。
“皇上,請恕臣妾多言。”張皇後開口道“:遍觀滿朝六部尚書以上大員,王恕老當益壯,馬文升文武雙全,耿裕老成謀國,李敏精於計算,劉健料事如神,徐浦宰輔之才,其他各個尚書都是幹吏,唯獨劉吉,沒有治國治民之才,沒有隨機應變之力,亦沒有兵法韜略之能,僅有權謀人心之妖才,妾遍觀朝野,隻有他,臣妾看不明白,陛下不可不防。”
“額,皇後多慮了,劉閣老雖然處事能力不強,但是卻是不會如你所說的這麼恐怖的。”朱佑樘不以為意的笑了笑“:如果你不同意我祭天,我回絕就是。”
張皇後搖了搖頭,嚴肅的看著朱佑樘,朱唇輕啟道“:皇上,為君之道,在於不驕不躁,在於平衡之道,皇上如今狀態看來是不適合的。”
朱佑樘一愣,隨即苦笑著搖了搖頭“:朕知道你的意思,你是說朕有些得意了,讓他獨掌大權了?”
“正是如此。”張皇後道“:皇上如今做的事情可曾超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