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熙調狄鎮入鄴之時,王子的誕生和燕國招賢這兩大喜事也火速的傳遍了整個燕國境內,頓時引起了舉國歡騰,尤其是招賢的不僅僅是針對士族,而是包含寒門,更是讓人激動。
漢朝選拔官員製度,共有三種:
其一為征辟製:征召各地名望顯赫的人士出來做官;
其二為察舉製:即由公卿、列侯,地方郡守等高級官吏通過考察把品德高尚、才幹出眾的人才推薦給朝廷,經過考核之後,在授予官職。
其三為舉孝廉,漢代以孝立國,表明天子孝心,另外也是穩定社會矛盾,給平民百姓一個步入仕途的重要途徑。
以上這三種,除了舉孝廉之外,其他對於寒門學子來說實在太難了,因為漢代教育還未普及化,能上得起學的人隻限於地方豪族和朝廷大員的族人,寒門學子就算在努力,在考察的時候,不是私德,就是才華過不了關,因為上麵考察的大員往往就是士族豪門出門,他們的眼中天生在就帶著偏見,久而久之寒門越難出現人才,或者說被徹底埋沒,而士族豪強則形成了世代為官的現象。
如今袁熙大舉招賢,雖然士族還是占據巨大優勢,不可動搖,但寒門確可以通過考核來實現自己的抱負,這是具有轟動性,當年的幽州跟如今的燕國是不可比擬的,且在幽州的時候,袁熙還要收著一點,但現在他確可以大張旗鼓,在無人能阻擋了。
在加上華歆,官寧,邴原這三位大賢親自主持,更是讓人心生向往,就算考不上,隻要能去鄴城一趟,參加一番,也足以結交許多的英才,揚名裏外,這對他們的前途將會有巨大的幫助。
招賢的消息隨著時間的流逝開始向著整個天下傳去,各路諸侯紛紛一驚,不過表現手段和魄力則完全不一樣了。
曹操在聽到消息之後,當機立斷,立刻下令效仿袁熙招賢,他原本就是個愛才之人,再加上袁熙的舉動,很明顯不僅僅是招賢,更是動亂各地的政局,將人才都拉過去,他豈能讓袁熙如願,迅速借助這一股風,大刀闊斧,凡是企圖阻撓的士族,全部被他以若不如此,則朝廷動亂,燕國大盛為理由,給直接推了。
不過曹操有這個魄力,威望,手段,但其他各路諸侯,確隻能搖頭歎息,這種事情他們若是做出來,必定會極大的損害士族的利益,他們承擔不起這個風險,也沒有袁熙這亂世第一王和曹操這位朝廷大司空的實力,隻能不斷安撫民眾,不要受這些誘惑,都是騙人,並且派人駐守通道,企圖阻止人才流失。
而這其中,江東孫權又是坐的最好的,他一邊派名士不斷安撫,甚至親自出麵,表明江東一體之心,另一邊封鎖長江,等北方,中原招賢結束之後,在放開渡口。
然不管施展何等措施,堵都能隻堵到一部分,許多未能出仕的人才,還是心生向往,尤其是大燕,有三位舉世大賢鎮守,必定是確鑿無疑的,一個個背起行囊,告別父母,向著北方而去,為了自己一生抱負求這一線生機。
在那距離荊州新野,在臥龍崗大約兩裏之外,一間清靜雅致的茅屋當中,一位白衣男子正在安靜的看書,似乎完全不理外麵的滔天風雲。
不久後,一名書童走了進來,施禮道:“公子,我回來了”
“怎麼樣”白衣男子眼不離書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