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轉瞬便逝。
9月份,遠方終於到了收獲的時候。
9月1號,遠方集團和龍華集團聯合召開了記者發布會。
當天,龍華廣場舉辦了改名儀式。
作為平川首屈一指的購物廣場,龍華廣場名氣不小,更是一直被譽為龍華集團的門麵性產業。
然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龍華集團竟然出售了龍華廣場!
發布會現場,記者們紛紛提問。
有些問題很尖銳,尤其是針對龍華集團,就有記者直言不諱地問道:“許總,龍華廣場營業三年來,一直業績優良。
如今龍華集團出售龍華廣場,是不是意味著龍華集團在商業地產上的失敗?
另外一點,我聽說龍華集團資金鏈出現危機,這次出售龍華廣場也是為了緩解龍華集團的壓力,是否確有其事?”
許聖哲麵不改色道:“你說的這兩點想必也是很多人的疑惑之處。
首先我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那就是龍華在商業地產上是否失敗?
02年我們投建龍華廣場的時候,總共投資5億人民幣。
這三年來,我們回收成本超過一億。
這次和遠方集團合作,遠方集團以15億的代價收購了龍華廣場,這時候你們還會認為我們在商業地產上失敗嗎?
前後5年時間,300%的回報,如果這也叫失敗的話,我想國內沒有幾家地產企業比我們做的更好了。
至於為什麼要賣龍華廣場,你所說的資金鏈問題,的確有一部分原因在裏麵。
這點我並不否認,這兩年龍華在蘇安新城投資超過80億,耗資巨大。
加上擴張過快,現金流是有點緊張。
不過資金流問題,這次出售了龍華廣場應該可以滿足我們接下來的發展了,這點大家毋庸置疑。
除了資金問題,另外一點就是李總方麵的個人因素。
說實話,我其實是不太願意出售龍華廣場的,畢竟龍華廣場帶給我們的回報很高。
可架不住李總誠心,大家也知道,我和李總是朋友。
而龍華廣場又是遠方平川第一家門店和旗艦店所在,李總對其有著特殊的感情,幾次和我商議能否將龍華廣場轉讓給他。
前幾次我都拒絕了,這次恰好我們資金有些緊張,加上李總的報價也讓我心動不已,最後才有了這次合作。”
許聖哲將問題都丟給了李東,接下來果然沒什麼人再問龍華這邊。
記者們紛紛轉移視線,向李東提問起來。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李東對15億接手龍華廣場是否覺得太過高估龍華廣場的價值了?
另外就是接手龍華廣場,是否意味著東宇地產重新進入擴張模式。
而接下來的擴張方向,是住宅地產還是商業地產,這點大家也很感興趣。
前麵幾個問題,李東隨口敷衍了過去。
等有記者問道:“李總,近來遠方集團大動作不斷,在零售領域急速擴張不說,其他領域也紛紛進行大幅度擴張,遠方是否能承受起這種擴張速度?”
這個答案,很多人都感興趣。
遠方這一年來,先後進入京津、鄂省、山城、豫省、滬上,另外還有去年年底進入的江浙、魯省、贛省,幾乎囊括大半個華夏之地。
這種瘋狂擴張模式,不少人看的都膽戰心驚。
這還隻是超市領域的擴張,另外物流方麵也是要打造千家門店計劃,以及多地倉儲中心和配送中心還在建。
另外就是川蜀那邊,川航、西南物流中心、教育捐助計劃。
以及不久前剛結束的電商大戰,還有現在的龍華廣場,遠方物流園……
這一係列的大動作,可以說讓整個商界都震動。
不少人都說李東少年得誌,得誌便猖狂,完全忘了穩紮穩打是什麼意思。
要不是李東不接受個人專訪,門檻早就被各地記者踏破了。
現在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大家自然紛紛關注起來。
李東倒也沒回避,沉吟片刻便道:“遠方擴張速度快,這點我不否認。至於能不能承受這種模式和速度,我想不用我多做解釋才對。
遠方成立以來,一直都是能人所不能。
別的不說,相比較其他企業,我覺得遠方這種擴張速度還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小問題肯定有,不過大方向上正確就行。
上個月江浙、魯省、贛省三地百家門店投入運營,效果斐然,一個月下來,三地就開始了盈利。
這說明遠方這個品牌,還是得到了大眾認可的。
在零售行業,遠方集團無論是模式還是服務理念都是業內第一,單論規模,遠方現在也能排進前五。
還有盈利速度,我們也是不落人後。
這種結果,想必你們應該能體會到遠方為什麼能擴張這麼快,而不是遠方為什麼擴張這麼快了。
如果不是大眾接受遠方,需要遠方集團,遠方集團也做不到這一步。
這是零售方麵的成績,而別的方麵,遠方商城現在用戶不少,大家可以去問問那些商城用戶,我們的商城到底如何?
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最完善的經營體係,商城給大家帶來的是便捷、方便以及貨真價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