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冶鐵技術(1 / 2)

要想打鐵煉鐵,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個助火工具,古人常使用橐龠,抑或是風箱,以讓爐子內的火得到更多的氧量,提高其火焰溫度,而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效仿古人做一個風箱,再就是搭建一個高爐即可。

高爐好弄,有水有土有石頭,便可以效仿從前的方式,混出水泥,砌上石頭,可搭建一個臨時的,由於我也不是要將其煉成鐵水,稍稍高些能多保存一些氧氣和溫度皆可,難點在於製作風箱。

現在宋迎春不在,沒辦法讓她替我製作一個,我也隻能將就,去外麵馬槽附近找到了一個木製的食槽,正好皆是五塊木板拚接的,我先將其洗幹淨,放著曬著,量了一下大概長三個手掌,寬一個半手掌,記下數據後,我在地上先將設計圖畫出來。

風箱需要的便就前後兩個進風口,大概設置在側麵即可,還需要一個木轉軸,當作風舌,以及推拉用的杆子,以及放置杆子的兩個孔,這就需要一些巧工來製作了,最後在後側板子做一個風嘴口,便就了事。

大概的能設計出來,接下來就是把零件全都製作出來,拚接住便就了事。

鐵鋸子已經不在了,但是在山間還撿到了一樣吃牛排用的那種刀具,帶有鋸齒狀,便就先當作鋸子使用,該做的也就一個活動板,故此我去樓上咱先拆掉了某些用不著的床板子,先用斧子劈開一段,差不多大小後,便用那刀具來回切割,使之板子周圍盡量平整。

試著放入食槽裏活動兩下,太大則再鋸一鋸調整一番,很快便就契合了,再給木食槽側麵鑽出兩個孔子,接著找來兩根拉棍,連接活動板,利用迎春教的榫卯技術,這樣我推拉之際,就能夠充分的在食槽中前後移動推拉板,推拉板矮於食槽高度在上方放置一個木板,木板寬度小於食槽寬度,使之形成風道。

再來將食槽側麵打通口子,作出兩個進風口,其中的一個進風口便是跟推拉木杆的孔子是一個方向,再者便是從床上拆來的木板子弄出一個跟食槽頂端一樣長寬的板子,用卯榫技術將其固定,形成一個整體。

最後我在在這個的後側麵鑿開一個洞,當作風嘴口,這樣我推拉活動杆,使之內部的活動板前後挪動之際,使之空氣被吸進風箱內,來回推拉之際,箱子內的空氣會在運動間形成壓強,讓箱子內的空氣隨著留出的風道而去,直接灌入風嘴口而出。

這樣以來,一個簡易的風箱就算完成了。

接著便是和泥搭稍稍搭高灶台,這個過程沒花多少時間,之後我砍來一些木柴,放入灶火中燒的旺了,待其基本成炭火之後,將那破口吊鍋放置高爐下的炭火堆中,然後請韻雯幫著推拉風箱,將風嘴口對準燒火口。

我則去將木床板剩餘的部分用斧子劈開來,試著夾了夾,確實可當作長筷子使用,另外在土地上挖出一個口子,用桶子裝來井水倒在坑裏。

沒過多久,高爐裏的鐵鍋已經通紅,我用“長筷子”將其夾出放置石磨台上,用開山斧的背麵的頓的部分用以掄砸,然後放入土坑中的水裏浸泡,使之水刺啦作響,發出烘熱的蒸汽,一頓掄砸後,它的缺口處小了一些,但是形狀已然變形了不少。

能用即可,美觀度則無所謂了,一次顯然是不夠的,經過了高溫鍛造和捶打、冷卻數次循環後,最終終於將不鏽鋼的野外吊鍋封住了口子,但下方已經不是平底了,有些歪斜,側麵也凹進去不少,醜了醜了些,但不影響用,試了幾次倒水進去,倒是點水不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