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亮一戰殲滅讚婆四萬餘兵馬,取得了開門紅,卻沒有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不顧一切地追擊。
他命令三軍簡易打掃了戰場,索性就駐紮在此地,休整了一日,以恢複將士們的戰鬥力。
然後,他命令三軍繼續步步為營,緩緩進軍,直到鄯州城外二十裏地,選擇有利地形安營紮寨。
嶽亮的五萬兵馬是步騎混合,三萬來自於揚州大營的步卒,兩萬自遼東和大草原各族招募的胡騎,配備有大量牲口,專門運輸改良版八牛弩和投石機等重器。
步卒中有很多都參加了數年前的遼東之戰,以及最後覆滅默啜大軍的戰役,對以步克騎的戰術運用自如,是專門調來針對吐蕃騎兵的。
而胡騎保持了契丹和突厥等族的悍勇,在馬背上足以壓製吐蕃騎士,另外,安王爺給了他們許諾,將按照他們立下的功勳,達到一定標準後,賜給他們大周子民的身份,不僅是他們自身,還包括他們的直係家人。
一個大周子民的身份,對於這些胡子的重要性,是大周人無法理解的。自打趙無敵平定契丹、奚人等遼東各族,覆滅突厥以後,胡子們無不渴望能融入中土,得到一個周人身份。
一朝為周人,子子孫孫都將脫離胡子的身份,可以接受聖賢教化,出將入相,比胡子的部落首領金貴多了。
有這個誘餌在,根本就不用動員,胡子們在麵對沙場敵人時一個比一個凶狠,哪怕是被人斬斷了雙手,也要用牙齒撕咬,用腦袋去撞。
五萬胡騎,給了嶽亮兩萬,其餘兩路各一萬五千騎,將是與吐蕃騎兵野戰的主力,用血與骨向安王爺證明他們的忠誠。
嶽亮安營紮寨,同樣是將五萬兵馬一分為三,分布在三座大營中,成錐形排列。兩萬胡騎分成兩營,位於錐形的底部兩角,而三萬步卒則居於錐尖,與騎兵兩營相呼應。
步卒大營四周挖掘了戰馬無法逾越的壕溝,溝底立有鐵荊棘,橫七豎八,雜亂無章,但卻全都閃耀寒芒,擇人欲噬。
這座大營除了麵對鄯州城方向留有出口以外,還在麵對騎兵大營方向設置了通道,以供騎兵遭遇突襲寡不敵眾的時候,可以及時撤進步卒大營中,然後依靠各種重器阻擊敵軍。
此刻,鄯州城中尚有近十六萬人,而嶽亮所部隻有區區五萬,相對而言差距太大,萬一吐蕃人傾巢而出,不計後果的強攻,將給他們造成極大的傷亡。
在敵眾我寡的時候,應該遠離鄯州安營紮寨,並將所有兵馬聚攏在一起才是,可嶽亮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堂而皇之地在鄯州城外安營紮寨,而且將騎步分開,連營三處。
這是對吐蕃人赤果果的蔑視,可把論欽陵之子弓仁給氣壞了。他氣呼呼地找他老爹,讓給他五萬兵馬,出城蕩平周軍,若是不勝,就將自己個腦袋給割下來。
論欽陵將弓仁臭罵一頓,然後讓他快滾。不知為什麼,論欽陵看到弓仁就來氣,想他論欽陵和他爹祿東讚何等英雄,怎麼到了下一代就養了弓仁這樣的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