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和張大牛載著一船旅客回來,看到徐方、村長和邵專家都在,也圍了過來。
問明白了事情,李叔立刻問:“小方,多少錢起投啊?”
“三千元起投吧,上不封頂。收益九個月後可以收益,投多少錢都看你們,大家自己做的養殖,自己去維護,育苗池都是現成的,成本可以減少很多。預計分紅扣掉成本,至少有四倍收益。當然,也有一定風險,比如出了天災,影響了收益誰也無法避免,投資全靠自願。”徐方事先聲明清楚。
“小方,俺投三萬。”陳大牛甕聲甕氣的聲音傳來。
啥,投三萬?
村民震驚的看著陳大牛,這犢子開船究竟賺了多少錢,咋敢拿這麼多。
“想好了?”徐方笑問。
“想好了,跟著你肯定能賺錢,要不是沒閑錢,俺還能再投一些。”陳大牛嘿嘿笑著。
眾人一聽也一拍腦袋,人家小方自己都投了兩個養殖場了,自己跟著投還能虧了不成。
“小方,姐投五千,家裏確實沒多少錢。”陳三姐訕笑著。
“不礙事,大家感覺多少合適就投多少,扇貝養殖以後不會斷,等賺了錢大家再多投也不遲。”徐方安慰道。
“我也投五千。”張大爺笑道。
“我投一萬五。”李叔也湊個熱鬧。
“俺投一萬。”林叔也說了句。
村民一個個報價,鄭秀蘭拿著本子記下,等大家都報出投資數目,這事兒終於告一段落。
當著大家麵合計,一共有一百五十戶投資,最高一家是陳大牛,投了三萬,最少的也投了三千。
一共投了一百八十萬,反正育苗池都已經有了,扇貝村民會無償捕撈,這些錢倒是夠直接投資了。
“鄉親們,這三天又得辛苦大家了,扇貝要多捕撈一些,邵專家會直接育苗,預計半個月多點,就可以投入海湖養殖了。”徐方振聲道。
“小方放心,扇貝我們盡快撈。”張大爺眾人保證道。
這事兒搞定,村民的心也都落了下來。
“徐方,咱們再去看看海湖?”邵靜提議道。
“行,大村長,你先回去,我先去養殖基地看看,再挑個新海湖,這回鄉親們該放心了。”徐方笑道。
鄭秀蘭拉住了徐方,皺眉問:“等等,徐方,養殖這麼多扇貝,咱們能銷售出去嗎?”
“放心吧,三個海湖加起來,產量也就三百萬斤,以秀蘭集團的發展速度,這些扇貝完全可以消耗幹淨。與其擔心銷不出去,不如考慮最近半年,怎麼才能捕撈更多的扇貝。現在秀蘭集團發展迅速,對扇貝的需求量很大,恐怕這個月底開始,我們的扇貝數量想供應齊全,就有些難辦了。”徐方眼中有些憂慮。
“急需?”邵靜眉頭一挑,有些好奇。
“是啊,很需要,有辦法?”徐方問。
“當然,本姑娘在海產品研究上,算得上尖端人才,”自鳴得意下,邵靜道:“我這還一套養殖方法,能讓扇貝生長更快。”
“也有弊端吧?”徐方也不傻,立刻點出問題。
“不錯,是有些弊端,主要還在於成本上。扇貝需要進食,如果每天的食物很多,扇貝張口就能吃到飯,這不就成長的快了嘛。這樣的話,主要還是喂食成本增多,零零碎碎加起來,也就五十萬吧。”
“三個月,靠吃吃出來?”徐方有些納悶。
“不錯,喂食的飼料需要配置,不過可以保證無毒無害。不過還有一個更大的弊端,這樣產出來的扇貝,口感比外麵人工培養的好,但和野生扇貝比,還是有些差距。”邵靜解釋道。
鄭秀蘭眼睛一亮,附和道:“小方,這樣培養的扇貝,雖然和純野生扇貝差點,但比外麵強的多,依舊能保持很大的競爭力。再配合咱們的藥膳丸,顧客也吃不出什麼吧。”
徐方確實有些心動,想了半天,還是搖了搖頭:“藥膳的作用隻是輔助,一道菜好不好吃,和食材的關係更大。咱們扇貝質量一旦變了,對咱們來說,完全是自毀招牌。算了,還是等等吧。”
邵靜伸出個大拇指,道:“我就知道你不同意,姐這還有一個法子,不過增加的成本更多,收入至少縮水一半。”
“啥辦法?”徐方來了興趣。
“用多投食的法子,扇貝之所以肉質比不上野生的,原因還是扇貝變懶了,不動彈,肉質就會變鬆。但如果在多投食的方法上,再讓扇貝動起來,這樣肉質就會變好。當扇貝感覺環境不太適宜時,會主動挪動地方。而我們要做的,是購買一些裝置,每隔兩天讓裝置啟動一次,讓扇貝感覺環境有異,這樣扇貝就能動起來。”
“運動量大,消耗的也就越多,哪怕有充裕的食物,想成熟也得延緩,原本三個月就能成熟,現在至少得三個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