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是,我們知道,你現在是領導了,不在乎這些東西,但是鄉親們的心意你要領,我們這次來呢,還有一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族老說到這裏時,一舉三頓,好像是這事有些不好說似的。
“沒關係,有什麼事你就說,今天把你們叫到這裏來也是為了把建橋這事說清楚”。狄忠平說道。
此時,族老看了一眼縣裏跟來的領導,那幾位領導摸樣的人看著族老點點頭,張小魚再看其他幾個人,眼睛裏有些不安和焦灼,張小魚心裏一沉,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嗯,忠平啊,是這樣,我們考慮到建橋需要大筆的資金,張總呢,給我們捐錢也不容易,但是他要派過去施工隊,人吃馬喂的也不少消耗,我們想著能不能讓張總隻給我們捐錢,至於建橋的事,我們發包給我們當地的施工隊,這樣的話,張總也可以省一筆錢,張總也很忙,也不用總惦記著這事兒了,把錢給我們,我們回去自己蓋就行了,忠平,你看這樣行嗎?”族老有些為難的說道。
因為擔心建橋的資金不能都落實到橋上,再一個是擔心建橋的質量問題,所以從一開始張小魚就強調可以援建,但是必須由他們自己來建設,以保證橋的質量。
但是現在看來,這些人隻想要錢,而不關心橋的質量問題,這種事情很常見,雖然錢捐了不少,但是建起來的建築質量參差不齊,這中間又被無數道手劃拉了一遍,真正落實到建橋上的資金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張小魚和狄忠平聽了他們的話之後,都是一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但狄忠平就是狄忠平,跟著領導當了秘書這麼多年,隨機應變的本事還是有的,而且在領導身邊多少也沾染了一些官氣。
狄忠平看了張小魚一眼,然後看向對麵坐著的縣裏的官員。
“這事兒是你們想出來的,我太爺就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肯定想不出這麼多的彎彎繞來,這座橋是張總看在我的麵子上才答應援建的,我雖然不是建築界出身,但也知道一句俗話,金橋銀路銅房子,從這句話就可以知道,建一座橋需要花多少錢?承建者能從這座橋上撈取多少好處了,你們不會也是這麼想的吧,你們來這裏之前是不是連施工隊都已經找好了,或者已經收了別人的好處,才來我這嘰歪這事的?”狄忠平對這些縣裏的官員一點好臉色都不給。
這也難怪,狄忠平在老家已經沒有什麼親戚了,他的父母都已經被他接到了城裏,其他很近的親戚,在他的關照下大部分也都離開了農村,所以狄忠平才敢這麼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