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須趁早(2 / 2)

足球、籃球、跑步這些運動,是為了讓正處於發育中的身體能夠更好的成長。

和“六人組”每天放學後溜冰、聊天,是回味高中時代青澀友情的真摯。

這些都令他的生活豐富而充滿驚喜,但似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又無法真的令他感到心底的滿足。

江華甚至無聊的開始思索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重生又意味著什麼……

大量的閱讀,從最初的時事政治、科學期刊這些目的性較強的書籍,轉向了哲學、人文思想領域。

江華喜歡看書,不過以前高中時,他都是抱著今古梁溫(大學就是黃易了),沉迷於武俠小說的世界,而這一世,他已經懶得去翻那些前世看過幾十遍幾乎快要背下來的武俠小說了,無奈之下開始嚐試去翻看書架上落滿塵土的叔本華、黑格爾、康德、羅素……,居然也看的津津有味。

慢慢的,他領悟到,如果人生是分階段的話,在高中這個階段,除了青春的美好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人生蓄力,所有做過的事,看過的書,走過的路,體味過的情感,都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刻,體現出它的價值。

而另一方麵,出名也罷,做事也罷,都須趁早。

前世的自己,遇事三思、再三思、又三思,總是希望一切都準備好了才開始行動,卻往往錯過時機又或是永遠準備不足……,缺乏的恰恰是一種少年時沒有一切規矩束縛,敢想敢做的心態。

就是缺乏果斷和勇氣。

他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也不缺乏知識、人脈、機會,卻總是差了一步般,無法如同時代那些“驕子”展露頭角,成就事業,自非無因。

縱向來看,以十年為限來劃分一個時代,似乎很漫長,留給他的時間很多,但實際上,機會總是稍縱即逝,每個時代都會有一個時間點,如果錯過那個時間點,就一步慢,步步慢。

以互聯網行業為例,1998-2001,就是第一個互聯網時代(門戶網站)的集中爆發期,基本上幾大巨頭都是這個時間崛起,之後再出現的門戶網站就無法占據份額,這個領先優勢基本上要保持七八年。直到第二個互聯網時代(社交、電商、搜索)崛起。

而2013-2014,則是第三個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的開端,基本上新的巨頭都是借著這個時機崛起,趕超了無數先輩。

機會當然處處都有,但時代的大機遇,卻有著其獨特的時間限製。

雷軍所言“站在風口上的豬也能飛”,絕非一句戲言或雞湯,而是他在金山十多年血淚和艱辛的提煉與總結。

而對於江華而言,對時代機遇和風口的“先知”,無疑是他人生最大的金手指。

或許,某個不知名的存在,抑或命運,讓他回到高中,回到1995年,隻是一個意外或者其他什麼意義的嚐試,江華一無所知,但他作為人,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追求,無論是一場夢還是一場逆旅,從現在開始,每一天都會成為他活著的意義。

品味青春也罷,積累知識也罷,抓住命運也罷,改變人生也罷……

都須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