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讓虞世基擬好了詔令,讓張出塵放入懷裏,將其送走後,楊廣又視察了幾家流民的情況。大家的情況都是大同小異,毛病從根子上來說,都是一樣的。都是因為這些年來,朝廷的步子太大,扯到蛋了,又沒有及時安撫百姓,致使義軍四起,野心家到處調撥是非,引發戰亂,才導致了如今這種餓殍遍地,白骨露於野的局麵。
很快,右禦衛陳棱帶著府兵,江都郡丞趙元楷帶著郡兵趕到了現場。
這趙元楷乃前宰相尚書左仆射、內史令趙芬的幼子,擅長搜括民脂民膏。原為曆陽郡丞,靠著給隋煬帝進獻奇珍異寶和各種美味的功勞,升任江都郡丞。
不過,楊廣並不以此為意,每個人都有毛病,此人好歹出自宰相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隻要多敲打敲打就好。
“參見聖上!”陳棱和趙元楷來到楊廣麵前,參拜道。
楊廣也不多囉嗦,徑直道:“來之前,封德彝都給你們交待清楚了嗎?”
二人回道:“交待清楚了!封左丞特意叮囑了我們一些細節和注意事項,臣等一定維護好這裏的秩序,配合封左丞完成這次流民的安置任務!”
楊廣勾了勾嘴,道:“趙元楷,這次不要耍小心思了,專心做好你的事,要做實事、做好事,明白嗎?”
聞言,趙元楷會意,鄭重地點了點頭,道:“聖上放心,臣一定竭盡所能的維持好現場秩序,絕不打任何歪心思、小心思!”
見此,楊廣滿意地點點頭,道:“這裏就交給你倆了!走,回城!”
得令的沈光立刻組織驍果禁衛準備護送楊廣回城,而陳棱和趙元楷則指揮著手下,開始維持起流民群的秩序。
回到城內,楊廣臨時起意,準備找來護兒問問閱兵誓師儀式準備的情況,示意沈光將大部隊交由副將統率,返回北苑駐紮,沈光自己帶著一個旅的驍果禁軍護送著楊廣來到了榮國公府。
來到榮國公府,卻被告知來護兒去視察鐵匠營去了。
來護兒是北伐的主帥,關心軍械裝備的準備情況也是應該的,楊廣自己也想了解下,於是,便轉而追到了鐵匠營。
楊廣來到鐵匠營的大門,與警備森嚴、充斥著肅殺之氣的軍營相比,這裏顯得空曠、懶散了許多。營區內,數百家鐵匠鋪一字排開,露天的廣場之上,堆積著如山高的鐵礦石與煤炭,穿著號衣的雜役,匆匆地在這些鐵匠鋪與煤山之間奔來跑去,單調而重複的打鐵“叮叮”聲,成了這裏的主旋律。
這鐵匠營屬於後勤輜重類,既屬工部管轄,兵部也有問責權。現任工部尚書何稠是多年的工匠大師,出身於工匠世家,從小聰明伶俐,用意精微,善製工藝品。
何稠曆任禦府監、太府丞、將作少匠、將作大匠、工部尚書,曾負責操辦了文獻皇後和隋文帝的後事,替楊廣設計了著名的“行殿”及“六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