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即河陰,據《尚書“禹貢》注“孟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謂之孟津。”以周武王會八百諸侯於孟津渡而得名。
孟津作為黃河沿岸重要的渡口之一,黃河中下遊交界處,這裏每天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來來回回的渡船不知疲倦的運送著岸邊堆積如山的貨物。雖然河南其他地方都是“千裏無雞鳴,白骨露於野”,但這裏卻繁榮程度絲毫不減,隻是貨物中,大多以糧草、軍械、裝備為主。
孟津關非同於一般依山據險而建的關隘,而是依河伴水修建而成,是連接河南、河北的重要戰略和交通要地。
李商胡剛剛及冠,其母霍總管漸漸退居幕後,尋常小事都是由李商胡獨自處理。李商胡作為孟津渡口的名義負責人,他每天都會親自出關,來河邊渡口巡視一番。這不僅僅因為是職責所在,更因為這孟津渡口是他們這支匪軍重要的經濟來源!
李商胡這支匪寇之所不需要像其它賊匪那樣東竄西跳的討生活,就是因為有孟津渡口這座“金山。”
因為這座“金山,”李商胡的軍隊有了很大的改觀。從起義時的數百人,擴充到了如今五千人的規模,而且裝備也比尋常流寇要好很多,至少他的士兵每人都能分得一件皮甲,一根白蠟槍頭,還算像點樣子。
李商胡今天仍然是一身銀袍亮鎧的打扮,搭配著多年習武的身材,倒是相得益彰、有模有樣!此時,他正站在高台上,注視著來來往往的人群,仔細巡視著,直到沒有發現可疑人物,他才作勢欲走。
忽然,天地震動!遠處的平原上揚起了高高的灰塵,一股鏗鏘之聲漸漸入耳,正眼視之,那股滔天的風塵正以六十七碼的速度,疾速向孟津渡口襲來,好似要一口吞掉這裏的所有生靈!
普通的商販百姓在發現危險的第一時間就如驚猿脫兔一般,四散而逃。這個時候,沒人管什麼秩序和貨物了,亂世之中,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小命金貴!
李商胡明顯經驗不足、反應較慢,還在仔細盯著這股風塵左瞧右看。可他身旁的小校卻是流寇出身,見識過隋軍鐵騎衝殺的模樣。見此情形,小校驚慌失措地道:“將軍,是鐵騎!是鐵騎!”
初生牛犢不怕虎,李商胡不知道鐵騎意味著什麼,傻愣愣地問道:“哪家的鐵騎?”
小校此刻早已魂飛魄散,慌忙道:“風塵太大了,灰蒙蒙的,根本看不清對方旗號!將軍,我們快撤吧!”
“撤!?”李商胡從沒想過這個字,疑問道:“為什麼要撤?”
見此,小校哭喪著臉解釋道:“看這衝天的風塵,對方一定人數眾多,且是一支勁旅!而且,看其拉開來的架勢,肯定來者不善!將軍,我們還是先撤回城中,避其鋒芒吧!”
李商胡搖頭道:“不行!這渡口還有這麼多人,光我們的軍隊和巡吏就不下兩千人,短時間內,根本撤不回城裏!”
小校勸道:“將軍可騎馬先行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