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施龍姑說不去辟邪村,船家漢子愣了愣道:“那也是在龍王渡下,這兩個地方離得不遠。”

施龍姑笑道:“是呀,我家郎君打聽過了,龍王渡下來後,往東麵的路是去黃龍鎮的,往南麵的路是去辟邪村的。”她這話顯然是說給李英瓊等三人聽的。

船家漢子自不知其中內情,連連稱是,熱情相邀道,“兩個地方啊,近得很,辟邪村裏的石魚湖正準備端午祭呢,小娘子可以去湊湊熱鬧,說起這黃龍鎮啊,也和黃太公有關,原本那邊是沒有鎮的,十裏八鄉的村子要上市集,便隻能去道州城。”

施龍姑似是很感興趣道,“哦,願聞其詳。方才船家說這黃太公在辟邪村裏又‘過’了三十年,而不是又‘活’了三十年,莫非這其中有什麼講究麼?”

這船家漢子一聽美人開口,自是又來了興致,誇讚道:“小娘子真是聰慧,一聽就聽出關竅。要說這黃太公啊,是生是死還真是個謎。話說這黃太公百歲大壽後,便經常說著要落葉歸根,回歸故裏,據說他們黃家雖一度在長安附近定居,但實際上有根子在吳國那裏。於是這黃家內部就有了分歧,有些要回吳地,有些則想留在辟邪村落地生根。”

施龍姑幽幽道:“這麼說,就是要分家了?這可如何是好。”

“正是正是,當時道州的官老爺們,就差把黃家供起來了。”船家漢子說著,臉上亦是流露出不舍,“所以,聽說黃太公要走,這些個官老爺們也是急得不行。”

李英瓊和周輕雲從小在流民村落長大,也不明白官老爺急些什麼,於是周雲從暗暗密音解釋道,可能因為黃家帶來了不少良種,又通曉許多耕種紡織方法,推廣開去,這道州必然賦稅無缺,家家富足,再加上黃家興辦義學,這十裏八鄉的風氣多半也好了許多,為官員們帶來不少政績。

像這樣德高望重的大戶人家,如果分崩離析,怕是對道州會有一定的影響,更何況黃太公百歲高齡,是為祥瑞,按民間觀念也是為道州帶來了福氣,這樣的人,無論官員還是百姓自是不希望他走。

“於是啊,這黃太公無奈之下,又住了十年,有一日,清晨破曉時分,村裏一些早起的人,突然看見天際一道白虹向瀟水而去。當時,很多人雖然覺著奇怪,但也沒多想,天大亮時,黃家那邊突然鬧出了大動靜,眾人才知道黃太公不見了。”說到這裏,船家壓低嗓音神秘道:“這事啊,很多船家是親眼見到的。”

李英瓊調侃道:“不會是船家兄的阿公,小時候親眼所見吧?”

船家嘿嘿訕笑兩聲,又嚴肅道:“這可不是我說瞎話,真是很多船家看到,我家世代在水上討生活,當時我爺爺隨著我太爺爺剛好在龍王渡。大清早正迷糊著呢,就聽見外麵有人喊黃太公,我爺爺跑到船頭上一看,便看見黃太公要渡河。他老人年事已高,又孤身一人,又是道州的祥瑞,誰敢載他走?不少人就勸他留下,還有的偷偷跑去黃家報信。結果啊”

說到這裏,船家漢子又賣起了關子,周雲從自是明白此刻需要人捧場,於是接口猜測道:“傳說仙人總是浮水而渡,這黃太公不會踏著水麵飄然而去了吧?”

這船家聞言十分得意,顯然周雲從並沒有猜對,隻見他搖頭道:“真是這樣就好咯,這黃太公見眾人為難,就轉身走了這然後啊,就沒有然後了誰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去哪裏了。我爺爺說,當時黃太公一轉身,這渡口莫名就起了一陣濃霧,這瞬間啊,一尺之內都看不清人,這霧起了,自然也就沒有風,可這明明沒有風,卻又是起了一陣急浪,誰也搞不清是怎麼回事。反正,黃太公就這麼不見了,人說神龍見首不見尾,龍走的時候都是不讓人看見的,之後,好多人就說黃太公是化龍而走,是龍王爺托生哩,所以那渡口後來就改叫龍王渡。而村裏為了紀念黃太公,又在村裏祠堂邊上,修了座無為觀,隻是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