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認下了這個孫女?
崔大太太將這信仔仔細細的讀了好幾遍,臉色越發不善,老夫人先前還說那個上崔府認親的丫頭不是崔家人,這會又怎麼認下了?
“大夫人,大爺回了。”外麵傳來丫頭的通報。
崔大太太將信收起,放好,這才去了外頭,這信的事,崔大太太隻稍稍與崔大爺提了幾句:“京中之前來過信,有一個叫崔忘憂的丫頭上門認親,你還記得嗎?”
崔大爺看著崔大太太,笑了:“自然是記得,不是與你說了嗎,我不認得。”他以為崔大太太又吃醋了。
崔大太太沒理他,繼續道,“娘認了那丫頭作幹孫女,說以後就是崔家人。”
崔大爺這才吃驚了。
崔大太太道:“真不知這麼做想幹什麼。”歎了一聲。
崔大爺眉頭緊鎖,他也沒猜出崔老夫人這樣是什麼意思,沒辦法,京城離江南遠,不管是哪邊出點什麼事,這消息一個來回都是大半個月,這還算是快的。
所以啊,在外頭在官的若京中沒個人,連京裏動向都不清楚,更別說那些貴人的喜好了,那些外放的官,想調入京中是極難的。
不過,像崔相這樣朝中有人,自然是不用擔心的。
很快,崔大爺就釋然了,“有爹在,不用咱們操心。”崔大爺說完,又道,“弟妹沒了,這也太突然了,如今京中沒個主事的人,你還是早些去京城,榮華的親事也該操辦了……”
“知道,正在收拾呢,不過應該還有一些日子,這單是嫁妝那些物件我都備了一百二十八抬,這還隻是在江南置辦的,唉,等回了京中,再好好的清一清。”崔大太太道。
兩人說起了家常話,這崔忘憂的事自然沒有人再提起。
其實,這夫妻兩已經商量好了,等這邊的東西收拾好,就讓崔大太太回京去。
這是崔二太太的喪事傳來後,崔大太太的主意,不光是這一件,還有裏大大小小的事,崔大太太聽了覺得格外不像話,再不回去,還不知府裏變成什麼樣呢。
崔大爺是長子,崔大太太是長媳,日後這崔府還不是他們的,崔大太大可不想接的是個爛攤子,不管怎麼說,她都不能不管。
又過了十來日。
崔大太太又接到了兩封信,一封是寫給她的,另一封是寫給崔大爺的。都是由門房的人送進來的,崔大爺去衙門辦公去了,這府裏就剩崔大太太,兩封信都送到了崔大太大手上。
“大夫人,這信可是京裏快馬加鞭催著送來的。”送信的人這樣說道。
崔大太太嘴角帶笑,給了這送信的人一些賞銀,又讓下人帶著這人去吃茶。
一封的落款是崔榮華,至於另一封,上麵隻有幾個字,崔尚文親啟。
誰寫的?
崔大太太略皺了眉,就將封信放到一邊。她先讀了崔榮華寫來的信,崔榮華的信不算長,隻有兩頁,可信中寫的事卻是不小。
當崔大太太看到皇上給崔忘憂賜了婚,心頭一跳。這聖旨賜婚之事,上一次還是朱昊與崔榮華,朱昊可是皇上的親侄子!
而次賜婚的卻是崔忘憂與石家老二,這兩人與皇上沒有半點關係!這石二公子在京中卻不是什麼有名的人物,也不是狀元探花之類的人物,皇上怎麼就上心了?
這事透著古怪。
很快,崔大太太就將信看完了,這信中還特意寫了崔忘憂這個人,榮華不會寫不相幹的人,看來,這叫崔忘憂的比崔大太太想像中的還要不得了。
除了這事外,崔榮華又寫了她想娘了,祖母也催著崔大太太回京之事。
崔大太太看到這便笑了。
說起來,她都有半年沒有見到榮華了呢!
還有以前在榮華身邊侍候的采玉,之前榮華回京的時候采玉有了身孕,現在孩子都生了,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至於另一封信,上麵寫著是給崔大爺的,崔大太太就放著了,等到崔大爺辦完差事回來,崔大太太才親手將信遞給了崔大爺,“也不知是誰的信,跟榮華的信一道送來的,看這上麵的字,軟軟趴趴的,可不像府中的爺們寫的(指崔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