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拍攝正式開始。
針對普陽基金池的那則新聞,如韓東判斷,影響力進一步加大。逐漸,已經有會員開始申退押金。
而石戈村,像是能夠隔絕外界紛擾。忙碌起來的眾人,幾乎沒人談到這件眾所周知的新聞。
紀錄片開始之初,各網站的宣傳賬號也隨之建立起來。
富二代江源,新晉年輕大導韓玉龍,韓東,以及,人盡皆知的江雨薇。慈善方向的片子,在自媒體的時代,輕而易舉的未拍先火。
攝製組分成兩撥,一撥在取景,搭建道具,進行開拍前的群演篩選。另一波江雨薇,韓東,韓玉龍及攝製組成員,則趕往海城。
那裏是第一站,既可以拍攝到需要的場景,又可以拍攝到冬季的感覺。
韓東沒覺著是在拍紀錄片,因為幾乎沒有台詞的情況下。第一組鏡頭,隻需要把他跟江雨薇兩個人的行程軌跡拍攝下來,還有就是需要換所需的衣物。
且紀錄片盡量求真。
差不多就是還原當時的過程,景觀上,即便有小的瑕疵,靠後期完全可以彌補。
當然,看似簡單的一些鏡頭。走走停停,差不多三天。
漸漸的,可能是適應能力的問題。韓東已全部忽略了這是鏡頭之下,完全融入進去。
就像是當初來這做慈善一般。
到石戈鎮住下,吃泡麵……醒來,規劃地圖路線,沿途學習本地語言。以前的那些人,現在則大部分被專業或非專業的群演代替。
這是他的鏡頭,不用說話,能看出團隊的位置。
江雨薇近年逐漸不太穩定的心態,一番舊路走來,那種淡然的氣質仿佛重新回來了。早起,練嗓,以及為數不多的幾句閑聊。
不麻煩,至少在韓玉龍統籌下。
她跟韓東兩個人,隻需要按照他的要求做就成。
由此,倒是對韓玉龍有些刮目相看。
從海城為起點,曆經東平市,石戈鎮,到達石戈村。那邊準備完善,再有兩天,至少可以拍攝到進村之時的場景。
由海城的冬景,再到中間的一些後期彌補。進村子,進行後續拍攝。最後的最後,取現在的石戈村景觀。那種年代變化,瞬間就會凸顯,層次感徑自清晰。
江雨薇初次覺得,有點享受這種一點點重新構建參與的過程。最重要的,這一切,都是她經曆過的,所認為最有意義的幾件事之一。
過程中,宣傳團隊不時會剪出來一些短片,放到公眾上進行預熱,推廣。以便於,提前為成片宣傳鋪路。
這幾天中,關於普陽的新聞更是鋪天蓋地。
隨著第一個會員申退不成功,更多人開始站出來爆料,普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危機。
韓東拍攝之餘,算是唯一關注這些的人了。
已經出來了好久,也是兒子出生以後,出來最久的一次。他最近想回東陽看看的心思,越來越明顯。隻不過,把這麼多朋友,工作人員拽來了,不忙個頭緒出來,離不開。
最多隻能偶爾視頻通話一下,在手機裏逗逗兒子。
拍攝間隙,正拿手機低頭看著,有腳步聲響。
韓東看向一身幾年前款式的江雨薇,覺著她不管怎麼穿,衣服在她身上都顯得不俗。笑了笑,丟了瓶水過去:“今兒差不多就能回村了,看情況。”
“嗯,應該可以。”
她漫不經意回應,順手拿手機拍了張照片,遞過去:“瞧瞧你現在,簡直曬黑了一圈。跟以前對比下,看像不像兩個人。”
韓東手指滑動,詫異:“你什麼時候拍的?”
“第一天,早晨散步。拍景,不小心把人拍進去了。”
韓東遞還給她,失笑:“雨薇姐,你留著我照片。不是想在思念的時候,隨時看看吧。”
“瞎貧!”
江雨薇瞥了一眼,伸懶腰:“我以為從海城到石戈村,最少得拍十天。沒想到就一周多,算完成了。對了,韓玉龍挺有才華的,以後他閑的時候,你通知我。找他合作個演唱會,讓他幫著錄成片,好些年沒做這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