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正一派是曆史悠久的大門派,興盛過很長時間,從東漢張道陵天師創立正一道後,正一道就在龍虎山紮根,龍虎山也成為正一道的祖庭,道教聖地。
“正一道?恩,希望如此吧,我最擔心是其他什麼風水門派,過來謀取《本經陰符七術》的?一會小心點!”
“恩!看這幾個人行走的方向,貌似就是我們找的龍泉所在的方向。”
“走,快走。”
徐卓跟唐振東一路留心,朝著九龍彙聚的盡頭---龍泉而去。巧不巧的是,那幾個人去的方向也是這個方向。
兩人邊走,唐振東查看龍脈走勢,徐卓就觀察那幾人留下的蹤跡,兩人速度都很快,在龍脈的盡頭,有條河,河水不寬,甚至越往前越窄,快到源頭了。
兩人最初沿著龍脈走的時候,龍脈的旁邊是奔湧的河水,水流很寬,越沿著龍脈向上走,水流越窄,從寬達十米的大河,漸漸變成了蜿蜒的溪水,到兩人所探尋的水流的盡頭,水流隻剩下了一米左右寬窄的小溪流。
這條小溪流是從群山的半山腰處的一處山穀中流出來的,這片山的半山腰,已經是處於地勢比較高的位置了,所以,才能聽見水流潺潺的聲音。
徐卓指指水流出的山穀,低聲對唐振東說道,“人在裏麵!”
唐振東追蹤的是龍脈,而徐卓追蹤的是那幾個人,徐卓追的人,進了山穀,而唐振東尋到的九龍彙聚的龍脈,同樣也在山穀中。
“這山穀應該就是殘碑傳說中的龍泉盡頭的九龍彙聚之地。”
“看來這群人不是衝著九龍之脈來的,就是衝著我鬼穀的遺寶來的!”
徐卓是鬼穀門徐福一脈的唯一傳人,也走過不少江湖,甚至財帛動人心的道理。而對於修道之人來說,一本道家典籍,卻是千金不易的,是無數修道者追尋的至寶。
“師父,咱們是否?”唐振東對著徐卓比劃了一個殺的手勢,問徐卓是否要把這些人幹掉?
“看情況吧,如果確實是跟我們搶奪鬼穀門遺寶的,那就殺了。”
唐振東是個殺伐果斷之人,在他手上有過好幾條人命,對於有威脅到自己的人,唐振東絲毫不會顧忌別人的生死。徐卓也是一樣的人,他行走江湖多年,一向是獨來獨往,殺伐全憑自己心意。
張儀之,張儀正兄弟是正一道第六十五代嫡係傳人。
這天,張氏兄弟兩人還有跟他們一輩的曾儀銘三人,正在山中修煉符篆。吃飯的時候,好好的天氣,突起雲霧,雲霧迅速蔓延,時間不長,雲霧就蔓延了整座他們三人修煉的龍山一帶。
正一道本就是道教門派,對於道術中的觀氣之術,本就是看家本行,張氏兄弟在雲霧中,隱約見到一條身披金甲的巨龍,在雲霧中翻騰,三人大為詫異,認為這是天降異象,必然有寶貝或者祥瑞出世。
正一道派,屬道家,但卻不忌葷腥,可以嫁娶。雖然在道教祖庭,他們的行事都中規中矩,但是到了外麵,各種肉食,從來不會忌諱,三人分了兩隻在山下買的燒雞,然後就朝那雲中身披金甲的巨龍方向而去。
於是,三人就施展輕身之法,朝那巨龍創始人是素有天師之稱的張道陵,主領三山符籙,主要法術是畫符念咒、祈禳齋醮,為人驅鬼降妖,祈福禳災。
張氏兄弟還有曾儀銘三人,腳程也很快,並且他們熟悉這龍虎山一帶的地理特征,速度雖然比不上唐振東和徐卓師徒倆,但是由於三人本來就在他們前麵,再加上熟悉路徑的關係,所以,速度很快,恰好在唐振東和徐卓兩人剛要拐進山穀前,他們也進了山穀。
“儀正師兄,這裏就是你說的要有寶物出土的地方?”
被叫做儀正師兄的人說道,“你看這裏,前有明堂,後有靠山,而且這靠山有好幾重,重重靠山之外,是無盡的雲端,左青龍,右白虎,龍虎環繞,肯定是塊風水寶地。”
“風水寶地現祥瑞,一定是寶物即將出世,而且絕對是不世出的寶貝。”
“儀之師兄,你也同意儀正師兄的意見?”
“儀銘師弟,你專修符籙之術,而我們兄弟倆看的是風水,這風水之道神奇莫測,世間的異象一定會有其蛛絲馬跡。”
“那兩位師兄,咱們快點找寶貝吧?”叫曾儀銘的弟子催促道。
“著什麼急,現在天色已晚,夜色並不是尋找寶貝的好機會,咱們還是在此地休息一晚,等明日再行尋找,反正也不急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