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這不是小冰河(2 / 3)

哪怕是皇帝界的平頭哥崇禎皇帝也沒有這個心情和膽子——萬一懟人不成,自己家的後院又亂了起來,那他娘的樂子可就大發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楊廣那哥們。

楊廣本身就可以說是個天才,同時又是完美主義者,文武雙全才華橫溢。

這哥們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

順便要提一句的是,琉球並不是一開始就認中原王朝為爸爸的——那是在楊廣這哥們把琉球給打跪了以後才發生的事兒。

三征高句麗,肢解突厥更是讓後來的天可汗李二都羨慕的成績——以致於楊廣成了李二的偶像。

自己的偶像被自己和自己老爹,還有天下間其他的大佬們聯手給懟死了,但是這並不妨礙李二對於自己偶像的崇拜。

在李二登基稱帝之後,繼續修運河,建東都,征高句麗,甚至於李二征高句麗時就總是得意洋洋當著群臣的麵吟誦偶像的詩詞。

就是這麼牛逼的人物,天可汗李二陛下的偶像,楊廣大帝最後涼的原因也是因為自己出征的時候家裏著火了才涼的。

而所謂的三征高句麗,其實是前兩次都把高句麗給打的跪在地上叫爸爸,楊二轉身回家後,高句麗起身又把自己當個爺。

完美主義的楊二陛下覺得這不能忍,幹脆準備在第三次懟高句麗的時候徹底懟死他們。

結果就是使用民力過度,自己家的後院著火了。

否則的話,光是憑著三征高句麗和肢解突厥這件事兒,或者是憑著開鑿大運河的功績,亦或者是憑著開科舉的施政措施,楊二陛下都應該是妥妥的千古一帝。

問題就在於太心急了。

前麵有了楊二陛下的前車之鑒,崇禎皇帝這個穿越者的心態就放的很穩——遼東不算個事兒,建奴比跳梁小醜也強不到哪兒去,隻要自己騰出手來,隨時都能懟死他們。

關鍵還是自己的大本營要穩當。

否則的話自己把建奴給懟死了,天下也大亂了,如此一來,自己最後能落下個煬帝就算是好的了。

但是穿越者再怎麼樣兒,也是穿越者,和土生土長的皇帝思維就不一樣。

最起碼崇禎皇帝的關注點並不是這六十餘個州縣的撫慰措施還有賑濟事宜,而是之前就已經要求溫體仁等朝堂大臣們製訂的應急條例。

比如說各地官府應該常備的一些救災物資是不是齊全,重新搞起來的常平倉裏麵糧食是不是充足。

甚至於崇禎皇帝更關心各地社學的安全情況。

常備的救災物資,各地官府早就開始準備了,所以這個事兒不擔心崇禎皇帝發火;

常平倉的糧食基本上也都有。

在崇禎皇帝高高舉起的屠刀的威脅下,各地常平倉的糧食就算不是滿滿的,最起碼也得有個七八成,或者是八九成。

所以對於這一點,溫體仁也不擔心。

但是社學的安全是個什麼鬼?

不都是當地隨便弄出來個地方,讓小孩子有個讀書的地方就算了的?

當崇禎皇帝說出來各地官府不許修建的比社學還要好的這種話時,溫體仁心中都在暗笑崇禎皇帝不懂事兒。

沒別的,當官的就沒有修建官衙的。

官衙這種東西嘛,能用能住就行了,拿著大把的銀子去修建這玩意?吃飽了撐的吧?

是嫌自己在錦衣衛的眼裏不夠明顯,還是想要讓百姓們不認為自己貪腐?

所以不光是大明的官場,從古至今的官場其實都一樣兒,能住能湊合就得,沒有哪個官老爺會想著去修。

實在是修修補補也撐不下去了,才會找朝廷要銀子重新修建一下——好歹顯得自己清正廉明不是?

崇禎皇帝隨即也反應過來自己鬧了個大笑話,但是崇禎皇帝的臉皮是有多厚,這個根本就無法估量,所以崇禎皇帝的臉色根本就沒有變化,一點兒紅的意思都沒有。

定了定神,崇禎皇帝幹脆開口道:“先令湖廣、江西、南直隸等各級官府全力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