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序言(1 / 1)

序一讓經典成為我們的心靈發動機

香港明報集團主席、《亞洲周刊》社長張曉卿

有幸一睹名家風采,傾聽名家教言,乃人生的一件樂事。

我們除了分享名家的創作經驗和人生閱曆之外,也將從中獲取他們對文化充滿樂觀的信心,並為千萬的讀者開拓心靈的新境界。

在文化的氛圍中,我們追求的是一種內在和永恒的價值。

一個社會存在的可貴,不在繁華的外表,而在於創造出一種屬於自己的文化,或民族性格。

易中天的《品三國》和於丹的《〈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見證了當前中華經典普及化的熱潮。

重新認識經典,其實並不是隻走回從前,而是為了要走向未來。

要準確認識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我們才可以擁有未來的智慧。

易中天和於丹,都是經典靈感海洋中的探索者,讓我們發現那些被偏見迷霧所掩蓋的文化真貌,發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也發現我們在21世紀的新旅程和新方向。

我們感謝於丹和易中天為中華經典的普及化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們激活了全球華人對經典的重新思考。

他們都用自己的生命激情,去為經典做出了更豐富、更多彩多姿的詮釋,提供了更多的"附加值",也刺激了更多的人去擁抱經典。

浩瀚的經典不再受限於"定於一"的一元化詮釋,而是麵向"百花齊放"的多元格局。

格局決定了結局。

讓這些被重新發現的經典,成為我們生活中一座又一座的心靈發動機,啟動我們的想象力,也啟動我們的創造力。

建構中華民族的美好遠景,並不能單靠經濟力量來支撐,還必須在文化思想的深遠層麵上不斷地反思、探索、創造或再創造中尋找更豐盛的養分,以便與經濟前進的列車並駕齊驅。

但願各位學者對中華經典的探索、研究成果以及所引發的思潮,能普及並深入全球華人世界,啟發文化新思維,促生更多的文化創造力。

序二他們點燃文化的火炬《亞洲周刊》

總編輯邱立本

"曆史超男"易中天教授和"國學超女"於丹教授,兩位文化明星同台出現是空前的,他們是第一次聯手普及中國傳統文化和經典,更是第一次聯手著述。

大家都期待著這兩位的相遇會有化學作用出現,能夠擦出智慧火花,用他們的智慧和妙語,點燃我們文化的火炬,來照亮我們文化的版圖。

《論語》和"三國",《論語》可以說是廟堂的,是道德理想國;"三國"可以說是很江湖的,是很重視權謀之術的。

但是這兩個經典,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想象中的,都在我們曆史上有很重要的位置。

兩種不同年代的經典,從江湖到廟堂,都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

易中天、於丹和大家談的並不隻是學問,他們是在用整個生命的溫度去感受千百年以來整個中國經典的溫度。

正如易中天教授所說:"我講曆史的方式可以總結成四句話: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曆史,以曆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最後落腳在人性上。

"所以他們的表達方式,在我們過去的學術界,在知識界的談論裏麵,是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

今天的我們,特別需要這樣在經典裏麵尋找一種新的智慧。

回歸經典閱讀,回歸對經典的重新認識,是保持我們民族文化的最好方式,是喚醒我們深層曆史記憶的最好方式。

我們目前有很多新的挑戰,也必須要回到從前,才能夠走向未來。

易中天和於丹的出現,拉近了我們和傳統文化經典的距離,但我們閱讀的應該是經典,而非學術明星,正如於丹教授所說:"希望大家現在就忘掉我,回歸到對經典的研讀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