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至1949年1月31日結束,在我國北起鬆花江,南抵淮河的廣闊大地上,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一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三大戰役是彪炳史冊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主體,三大戰役是震撼世界的大決戰。在這場大決戰中,人民解放軍共消滅了由美帝國主義武裝起來的國民黨軍隊173個師,共154萬餘人,給了國民黨反動派以毀滅性打擊,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穩固基礎。大決戰的規模之宏偉與戰果之輝煌,不僅在我國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很可能是絕後的,就是在整個世界曆史上,也隻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可以與之相比(斯大林格勒戰役曆時160天,蘇聯紅軍共消滅德軍150萬人)。大決戰的豐碑彪炳史冊,永遠聳立在中國人民心中。
引言
自古以來,中原大地就是中國兵家用兵的主戰場,“逐鹿中原”這一成語,早已成為我國對戰雙方爭奪重要兵機的代名詞,“鹿死誰手”這一成語則成為誰能奪取最後勝利的代名詞。在解放戰爭的大決戰中,中原地區是國共雙方誌在必得的主戰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發動全麵內戰打的第一仗,就是1946年6月在當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劉峙的指揮下,圍攻我中原解放區李先念部。從此以後,中原大地上兩軍作戰一直是此伏彼起,彼伏此起,戰場愈來愈寬,規模愈來愈大。任何一個有點戰略眼光的人都會明白,在中國,誰有中原,誰有天下;誰失中原,誰失天下。所以,在這場大決戰中中原必有一場大戰。
這場大戰不打,“中原逐鹿”就不會停止,“鹿死誰手”的問題就不可能解決,中國走哪條道路就不可能確定。所以,在國共雙方的統帥部裏,一直都在籌劃這場大戰。問題隻在於,這場大戰在什麼時候打?這場大戰在什麼地方打?這場大戰到底如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