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顧祝同的軍事會議開得太遲了(1 / 2)

在毛澤東最初設想的“小淮海戰役”藍圖中,我華野向徐州劉峙集團打出的第一拳,就是直指敵軍的第七兵團,即黃百韜兵團。當我軍將淮海戰役打響之後,也的確是先打黃百韜,在徐州的左右兩翼中先斬其一翼。

為什麼要先斬黃百韜這一翼?這是因為:第一,在當時的徐州戰場上,敵人的數量和裝備較之我軍仍然占著優勢(敵人戰前為70萬人,戰中增至80萬人;我軍的華野投入36萬人,加上後來參戰的中野15萬人及地方武裝,共約60萬人),如果先能斬其一翼,我軍即能轉為優勢。第二,黃百韜兵團駐地距徐州較遠,東邊又是大海,沒有強敵掩護,在徐州地區的幾個兵團中,相對來說比較孤立薄弱,對我軍消滅其有生力量十分有利。第三,從戰略全局上來看,我軍隻要包圍了黃百韜兵團,就可以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徐州東部,我中野東進的部隊就可以乘勢進逼津浦線,如果吃掉黃百韜兵團,就可以進一步從東西兩方切斷徐州和蚌埠的聯係,將徐州的幾十萬敵人與南京大本營分割開來,使徐州之敵成為甕中之鱉。特別是在我軍打響之前,國民黨的統帥部對於徐州之戰是堅守還是後撤這一重大決策還在爭論不斷、舉棋不定之時,集中力量進行分割是最有利的。如果敵人真的向南撤退到淮河以南,與南京方麵的湯恩伯集團合在一起,就大大不利於我軍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第四,我軍在隴海路以東地區展開作戰,可以直接得到我魯南和蘇北老根據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

毛澤東的有關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是10月11日製定的。對於這一方針,我軍的兩大野戰軍一直在認真貫徹實施,同時,在統帥部和前線指揮員之間一直在實踐中對這一方針進行補充和修訂。而國民黨方麵,唯一拿出來的,即蔣介石授意製訂並批準的《徐蚌會戰計劃》卻成為一紙空文。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國民黨統帥部內部的各種分歧無法統一,也由於蔣介石本人優柔寡斷,不斷改變主意。

蔣介石的《徐蚌會戰計劃》是10月30日完成的,如果從軍事指揮的角度看,還是可以算得上一個在當時較為可行的計劃,可是他並未下命令執行。當他決定讓杜聿明來貫徹他的計劃時,卻又拖延了3天才在11月3日將計劃交給杜聿明征求意見。當杜聿明表示讚同之後,他又沒讓杜聿明立即到徐州執行,而杜聿明一直拖到11月11日,即大戰已經開打之後5天才到達徐州的指揮部。更重要的是,當他向杜聿明征求了意見,並在他們二人之間有了一致意見之時,他本人卻又改變了主意。他當時有一種不便對部下明言的心態,就是怕從徐州後撤會影響國民黨在全國人民麵前的威信,會引起全國國民黨軍政人員的人心動搖。所以當他看到我華東野戰軍並未急速南下,看到我中原野戰軍並未急速東進時,僥幸心理又出來了。之後,蔣介石突然又改變計劃,決定要堅守徐州,並決定在11月4日親自到徐州去做具體布置。這一決定已經通知了徐州,劉峙已經準備好了閱兵式。可是在臨行前,蔣介石又不去了。

原因是他為了解決國民黨統治區內的經濟崩潰和金融危機而在8月19日開始實行《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在全國發行金圓券,收兌所有的黃金白銀和外幣,命令蔣經國到上海督陣。蔣介石不僅搞得天怒人怨,而且和自己的連襟孔祥熙發生了尖銳的衝突,孔祥熙之子宣稱要公布蔣介石、宋美齡夫婦在美國的財產數字。11月2日,上海全市出現搶購風潮。同一天,行政院長翁文灝公開承認政府的所有經濟政策全部失敗,翁文灝和財政部長王雲五都打算辭職。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實在無法抽身,隻得讓參謀總長顧祝同和國防部第三廳廳長郭汝瑰代表他到徐州傳達他的最新命令,要劉峙堅守徐州。

據蔣介石派到徐州的戰地視察官李以劻說,蔣介石之所以改變計劃,延誤戰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認為解放軍的兩大野戰軍還未能迅速展開行動。事後才得知,這個判斷是完全與真實情況不符的。出現這種誤判的原因是國民黨方麵的情報失靈。當時主管軍事情報的國防部第二廳廳長侯騰說過,為了搞到當時解放區內的部隊調動情況,國民黨方麵預備了104部電台,派特務打進解放區。可是由於解放區內部組織嚴密,群眾的警惕性很高,到處都有民兵和地方武裝,所以這些電台到了解放區邊緣卻進不去,後來統計隻有4部電台在教會的掩護下進了山東解放區,還是從北邊進去的。這樣,國民黨統帥部所依據的情報隻能靠國民黨前線軍隊向上的報告,而這些報告的準確性不高。按國民黨國防部的參謀次長劉斐在國防部軍官訓練團作報告時的原話,是“我們前線指揮官虛報敵情,謊報戰果,對敵人行動毫無預見,造成上級綜合分析與判斷的困難,每每策定一個計劃,隨之落空。我方的調動比敵人遲兩天甚至一周,始終跟著敵人走”。劉斐這話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