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廖運周火線起義(3 / 3)

11月29日,廖運周擬就了《廖運周將軍給毛主席、朱總司令致敬電》和《廖運周將軍告十二兵團全體官兵書》。待地下黨組織將該師起義軍官在漢口的家屬妥善安排之後,由新華社向全國播放,在當時,對於瓦解國民黨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同是八十五軍的二十三師於12月9日在陣地上向我軍投誠,就受到了廖運周師起義的很大影響。敵十八軍軍長楊伯濤後來曾經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第八十五軍過去作戰,士氣高漲,戰鬥相當頑強,這次作戰意誌非常消沉,主要是受廖運周師起義的影響。廖師起義的影響還遠遠不止此,按當時的態勢,如果廖不起義,整個第八十五軍集結到雙堆集東南,則又是一種情況,戰役會更殘酷。廖師的起義也影響了十二兵團的軍心,一般軍師長無不泄氣。接著第二十三師黃子華在陣地上向解放軍投誠,雖有種種原因,但主要是廖運周起義的連鎖反應。

一一○師起義之後,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第十四軍第四十二師,仍由廖運周任師長,參加了解放戰爭的渡江戰役和進軍江西、廣東、雲南的戰鬥。與此同時,根據上級的指示,廖運周利用過去在國民黨軍隊中的各種關係,與若幹老朋友聯絡,規勸其棄暗投明,使不少人離開了國民黨軍隊。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國民黨軍隊中的第二次一一○師起義。

廖運周率一一○師起義之後,這個師在國民黨軍隊的序列上就算沒有了。1949年3月,國民黨國防部決定將當時駐在蕪湖的暫編第一師改編為八十五軍一一○師,用以填補該師的番號。這個師的3個團都是由阜陽、太和的保安團改編的,師長廖運升不是別人,正是廖運周的堂兄。在廖運升的率領下,該師於1949年5月4日在義烏舉行了武裝起義,是為第二次的一一○師起義。同一個番號的部隊先後兩次起義,這不僅在解放戰爭史上是一則佳話,在全世界的戰爭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安徽鳳台廖家灣出了3個堂兄弟:廖運澤、廖運升、廖運周,分別在黃埔軍校一期、四期和五期畢業,都在國民黨軍隊中任職,都對蔣介石的賣國內戰行徑不滿。廖運澤曾經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南昌起義,後脫黨,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國民黨騎二軍軍長。內戰開始後,他辭去了軍長職務在家閑居。廖運升參加過北伐,在蔣介石叛變革命之後參加過反蔣活動,被迫離開了軍隊。抗戰開始後又回到軍隊,曾經任過國民黨整編師的副師長。內戰開始後,也辭去軍職在家閑居。1948年,隨著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不斷被消滅,長江以北的戰略防禦全麵崩潰,蔣介石政府不得不千方百計在江南搜羅炮灰,妄圖借助長江天塹,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在中國近代史上素來被兵家所重視的“淮上健兒”就成為蔣介石政府所倚重的力量,於是,廖運澤和廖運升兄弟都被禮聘出山。廖家兄弟則想利用這個機會掌握武裝力量,為在適當時機向人民力量靠攏做準備。於是,廖運澤出任了第八綏靖區副司令兼潁上指揮所主任,還兼任暫編第一縱隊司令;廖運升則出任暫編第一縱隊副司令。

當廖運周在淮海戰場上起義之後,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立即密令駐阜陽的特務組長劉惠生查廖家三兄弟有無聯係,並隨軍監視廖運澤和廖運升的行動。劉惠生和廖氏兄弟私交很好,為了公私兩全,遂向廖氏兄弟說明了一切。在這種情況下,廖氏兄弟認為隻能下定棄暗投明的決心、盡快投入人民的隊伍,否則必然被蔣介石所害。於是,他們開始尋找中共地下黨組織。經過努力,他們找到了華野聯絡部搞策反的朱懷明,不久又和在河南的廖運周取得了聯係。當他們積極準備起義時,部隊被心存疑心的蔣介石從江北調往江南的蕪湖,並將廖運澤調離部隊去做第十五綏靖區的副司令,將暫編第一縱隊改編為暫編第一師,由廖運升任師長。改編之後就被派往皖南地區“防剿共匪”。在與地下黨組織研究之後,認為在當時當地起義的條件還不成熟,遂暫時停止了起義工作。

1949年3月,蔣介石又把暫編第一師改編為一一○師歸還八十五軍建製,部隊隨八十五軍開往義烏。這時,廖運周根據陳賡的指示,派人將陳賡的親筆密函交給了廖運升,要其加速起義的準備。5月2日,八十五軍軍長吳求劍要廖運升將全師軍官家屬全部運至福建,第九兵團司令官李延年又命令廖運升將部隊開往金華,由李延年直接指揮。在這種情況下,廖運升與廖運周派來的第二野戰軍四兵團四十二師敵工科長楊振海研究之後,認為必須起義。當即進行了若幹準備,並與我浙西遊擊支隊取得了聯係。雖然在一一○師周圍全是國民黨軍隊,但是在浙西遊擊支隊的幫助下,他們順利地進入了義烏西北的黃宅山區。5月4日,廖運升在黃宅召開全師大會,宣布了起義的決定。這之後,廖運升和楊振海戰勝了死硬反動分子的種種破壞,打擊了部分人員的反水,除了三二九團反水去了福建之外,全師其餘部隊起義成功。當蔣介石調遣部隊和空軍力量打算對起義部隊進行攻擊時,我第二野戰軍十二軍(原中野十二縱)已經到達義烏地區。廖運升派人與十二軍三十五師師長李德生取得了聯係,重新將部隊開回了義烏。以後,一一○師接受了整編,編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廖運升在義烏起義時,廖運澤正在廣州,他立即避走香港,以後在我黨的領導下從事統戰工作。

出身於黃埔的廖家三兄弟在解放戰爭的不同時期、不同地點,都舉行了成功的武裝起義,都為人民的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這在我國革命鬥爭史上,是僅有的一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