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和平的曙光(1)(2 / 3)

傅作義當了華北“剿總”的總司令之後,他出於多年來的正統觀念,出於當時對時局的矛盾認識,他當然要指揮部隊與解放軍作戰,但是一敗再敗,他自己的晉綏軍主力一個軍一個軍地連續被殲。再加之國民黨軍隊在全國戰場上的連續大敗,國民黨政府在全國的倒行逆施、金融崩潰、百業蕭條、民不聊生,各界群眾的愛國民主運動風起雲湧,所有這一切,都不能不對傅作義這位一貫比較正直清廉的人物產生強烈的影響,使他對今後的出路有新的考慮。

正是從上述的分析出發,毛澤東和華北的聶榮臻,以及我黨北平地下黨組織,都在戰場上進行著炮聲隆隆拚殺的同時,在另一條戰線上積極而細致地開展著一場爭取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爭取傅作義走和平道路的艱苦努力。這一條戰線與軍事戰線一樣,同樣是一場艱苦的鬥爭,這場鬥爭並不簡單,並不輕鬆,仍然充滿著曲折和艱辛。

二、傅作義在想什麼

作為一個有著民族正義感的非蔣介石嫡係出身的軍人,作為一個對國民黨蔣介石政權和中國共產黨都有著較深了解的一方大員,傅作義對內戰的疑慮和對自己的出路產生過新的思考,早在1946年秋天,即解放戰爭剛開始時,就已經有了萌芽。

據與傅作義關係最親的老部下和老朋友董其武的回憶,1946年11月間,傅作義決定讓他接任綏遠省的省主席。他在張家口向傅作義辭行時,傅作義突然要同他討論“咱們究竟是為誰打仗”的問題。董其武說:“你說為誰呢?咱們的口號不是替人民服務,為國家負責,要求政治民主、經濟上平等嗎?”可是,傅作義卻說:“是的,咱們的口號是這樣的。可是,咱們究竟是在為哪種人服務呢?為什麼樣的國家負責呢?政治上是不是民主,經濟上是不是平等呢?我有多少好朋友,有學識、有地位,都往共產黨那裏跑,這是什麼道理呢?有多少青年學生也向共產黨那裏跑,這是什麼道理呢?”董其武後來回憶說:“傅同我的那次談話,說明了他內心產生了矛盾,開始向往人民政權。”

當然,對於傅作義這種身份和地位的人,要從多年來的原有立場和位置上發生大的轉變,必然得有多次的曲折和反複,得有思想上痛苦的內省和鬥爭。

傅作義從當上了華北“剿總”總司令的那一天起,心中就充滿了矛盾鬥爭,而且是愈來愈強烈。東北戰場上的結果是國民黨軍全軍覆滅,下一步,共產黨就要解決華北。他將何去何從?在這個階段,傅作義在三件大事上表現出了他與蔣介石的裂痕,也顯示出了他立場轉向人民的端倪。

第一件大事,是在1948年的9月。蔣介石為了和李宗仁進行國民黨內部的派係鬥爭,盡可能控製選票而不讓李宗仁當選副總統,密令各地重新登記國民黨黨員。為此,國民黨中央密令傅作義把部隊中的國民黨黨員全部重新登記,限期上報,由國民黨中央審查之後重新發給國民黨黨證,凡不重新登記者,則一律取消黨籍。由於多年來在國民黨軍隊中任命軍官必須是國民黨黨員,所以傅作義軍隊中的軍官也都算是國民黨的黨員,但在部隊中卻從來沒有設立過國民黨的黨組織。這一次,傅作義就授意他的心腹、副秘書長兼政工處處長王克俊(當時名義上的秘書長是蔣介石所提名的鄭道儒,鄭道儒本人是當時國民黨四大銀行,即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的“四行駐平辦事處”的負責人,傅作義同意任命鄭道儒為秘書長是為了經濟金融上的方便,但是鄭道儒從來不到傅作義的總司令部上班,所以王克俊是實際上的秘書長)故意借口軍務繁忙,拖延時間,始終未曾辦理此事。於是,傅作義部隊內的國民黨黨員全部都成了“自動脫黨”,不再是國民黨黨員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