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和平的曙光(2)(3 / 3)

傅作義所進行的第一次試探性和談,是在1948年12月14日。傅作義的聯絡處處長李騰九的堂兄弟李炳泉早已是我黨地下黨員(就是前麵曾經提到過的送出國民黨軍將偷襲西柏坡重要情報的那位李炳泉),時任《平明日報》采訪部主任。按黨組織的指示,李炳泉已經向李騰九做了工作,希望他能勸說傅作義,要傅作義走和平之路。李騰九在一次與傅作義的密談中將李炳泉的情況告訴了傅作義,傅作義當即表示,此事要妥善研究,並要李騰九與李炳泉繼續保持聯係,並保護好李炳泉的安全。12月12日,傅作義約見了李炳泉。在談話中,李炳泉正式向傅作義表示,他是受北平地下黨派遣來見傅作義的,歡迎傅作義走和平之路,願意在傅作義與我黨的接觸中聯絡。傅作義表示將派人與共產黨進行直接談判,具體事宜由王克俊安排。王克俊和李騰九向傅作義推薦了他的老部下和智囊之一、過去幫傅作義辦過《奮鬥日報》而此時擔任《平明日報》社社長的崔載之作為談判代表,和李炳泉一道,代表傅作義出城與中共方麵談判。所以,這第一次談判是派出了兩位無任何軍政職務的人士做代表,而真正代表傅作義前來作試探性談判的,實際上就是崔載之。此外,還有一名報務員、一名譯電員、一名司機。這五人在王克俊安排下於12月14日從廣安門出城,同乘一輛吉普車前往解放軍陣地。按傅作義的意見,希望能直接到西柏坡見到毛澤東。

傅作義對這次會談的安排是極為小心謹慎的。之所以安排崔載之和李炳泉這兩個都在新聞界工作的人去談判,其中有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萬一此事被蔣介石的特務係統知道以後,可以推口說這是新聞界的事,與他傅作義無關。就是這樣,傅作義還特別做了最保密的安排,除了王克俊等個別人知道此事外,還決定在李騰九稱病住院這段時間,與外界隔絕,專門負責與出城的崔載之和李炳泉的聯絡。

崔載之等人出城之後,見到了城外的解放軍。經說明情況之後被告知,他們不可能去西柏坡,隻能到我軍的平津前線司令部進行聯絡。崔載之等隻好返回北平城內。第二天,王克俊又將他們送出了西直門,先是進入了我東野十一縱的防地,受到了十一縱賀晉年司令員和陳仁麒政委的接見。十一縱立即將此事向平津前線司令部作了報告。平津前線司令部一方麵轉報中央軍委,一方麵命令十一縱派人將出城代表護送到平津前線司令部的指定地點。

平津前線司令部領導林彪、羅榮桓和劉亞樓在12月16日清晨就將十一縱和崔載之等人談話的內容電告軍委,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林彪等表示,“必要時我們可到通縣附近直接主持這一談判”,由於“攻下北平、天津,全殲守敵,我軍皆有絕對把握,因此談判內容以爭取敵人放下武器為有利”。當天下午,軍委回電,同意談判“以爭取敵人放下武器為基本原則”。

我平津前線司令部當時在薊縣孟家樓,林彪和羅榮桓的東野司令部就設在那裏,以後聶榮臻也到了那裏,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就在那裏建立了平津前線司令部,以後又成立了平津前線總前委,作為華北戰場上指揮我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以及地方部隊100多萬大軍的最高司令部。崔載之等人要找我軍談判的消息,在14日就由北平城外的部隊報告到孟家樓。為了保密和不暴露司令部的具體位置,接待地點應選一個距孟家樓不遠的村莊進行。羅榮桓政委決定,由東野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蘇靜負責接待傅作義的代表。

蘇靜(1910—1997年),福建海澄(今龍海縣)人,讀過師範,當過教師。1932年投筆從戎,參加紅軍,成為當時紅軍中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幹部,曾在紅一軍團司令部擔任作戰參謀、偵察科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司令部偵察科長,東進支隊司令部秘書長兼軍法處長,一一五師政治部保衛部長兼敵工部長,戰時工作委員會公安處副處長,山東軍區政治部秘書長。解放戰爭初期進入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和東北野戰軍總司令部參謀處(又稱作戰處)處長兼情報處長、平津前線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從頭至尾參加了和傅作義代表的全部談判。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南軍區副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務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