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向全國大進軍(2 / 3)

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參謀長李達。

第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陳賡,第五兵團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

華東野戰軍改稱為第三野戰軍,共有四個兵團(第七兵團、八兵團、九兵團、十兵團)15個軍,共58萬人。主要負責人是:

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粟裕,第一副政委譚震林,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唐亮。

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政委譚啟龍,第八兵團司令員陳士榘、政委袁仲賢,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政委郭化若,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張鼎丞。

東北野戰軍改稱為第四野戰軍,共有四個兵團(第十二兵團、十三兵團、十四兵團、十五兵團)15個軍,共90萬人。主要負責人是:

司令員林彪,第一政委羅榮桓,第二政委鄧子恢,第一參謀長蕭克,第二參謀長趙爾陸,政治部主任譚政。

第十二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蕭勁光,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政委蕭華,第十四兵團司令員劉亞樓、政委莫文驊,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

華北軍區的部隊改為中央軍委直屬,有三個兵團(第十八兵團、十九兵團、二十兵團)9個軍,共24萬人。主要負責人是:

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周士第,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誌、政委李誌民,第二十兵團司令員楊成武、政委李天煥。

中央軍委直屬的還有由滕代遠任司令員的鐵道兵團。

中央軍委在1949年2月至3月間,對打過長江去的戰略行動進行了多方麵的研究,最後做出了決定:將於4月中由二野和三野的7個兵團24個軍,共計100萬大軍飛渡長江,向全國大進軍。

根據全國人民的和平願望,中國共產黨同意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3月26日,也就是毛澤東到達北平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知國民黨政府:談判時間定於4月1日,地點定於北平。4月1日,以張治中為首席代表的國民黨和平談判代表團到達北平,同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舉行了長達20天的談判。談判的結果,是在4月15日晚上達成了《國內和平協定》。誰知蔣介石見到這個協定之後,竟大罵“文白(按:張治中字文白)無能,喪權辱國”,堅決予以拒絕。4月20日深夜,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正式宣布,拒絕接受《國內和平協定》。

曆時20天的國共兩黨和平談判宣告完全破裂。

1949年4月21日,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向全軍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各野戰軍全體指揮員戰鬥員同誌們,南方各遊擊區人民解放軍同誌們:

由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團和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代表團經過長時間的談判所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已被南京國民黨政府所拒絕。南京國民黨政府的負責人之所以拒絕這個國內和平協定,是因為他們仍然服從美國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匪首蔣介石的命令,企圖阻止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推進,阻止用和平方式解決國內問題。經過雙方代表團的談判所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8條24款,表示了對於戰犯問題的寬大處理,對於國民黨軍隊的官兵和國民黨政府的工作人員的寬大處理,對於其他各項問題亦無不是從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出發作了適當的解決。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國民黨反動派決心把他們發動的反革命內戰打到底。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國民黨反動派在今年1月1日所提議的和平談判,不過是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向前推進,以便反動派獲得喘息時間,然後卷土重來,撲滅革命勢力。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南京李宗仁政府所謂承認中共8個和平條件以為談判基礎是完全虛偽的。因為,既然承認懲辦戰爭罪犯,用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國民黨軍隊,接收南京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以及其他各項基礎條件,就沒有理由拒絕根據這些基礎條件所擬定的而且是極為寬大的各項具體辦法。在此種情況下,我們命令你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