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變故,始皇詔書(2 / 2)

呂哲思緒本來就亂,哪裏能容忍吵吵鬧鬧,拍一下長案警告季布,最後將目光看向一直是若有所思表情的蕭何身上。

“何看過戰報,秦軍南下展開進攻是二十天之前,五萬秦國援軍抵達是十七天之前,秦軍出現疫病是十六天之前,”蕭何的思維條理很清晰的樣子,他問:“從這裏到三川,從三川到鹹陽,最快是幾天呢?”

梅鋗知道答案:“不惜馬力,最快三天可以抵達。”

南郡距離鹹陽是四百五十裏左右,與三川郡之間的距離也差不多。三川郡與鹹陽的距離大概是四百裏。一個有好騎術的騎士,不惜馬力又一人多馬,每天跑個一百五十裏不成問題。打個例子,三國時期的夏侯惇率領沒有馬鐙的騎軍三日可以跑五百裏,六日可以跑一千裏,漢時的裏和秦時的裏距離一致,騎軍的行軍都能跑到這個速度,報急的快馬急使沒理由速度會慢。

“好。司馬欣用三天的時間向三川郡的徐岩報告,徐岩得到彙報後可能會耽誤一天才將報告轉送鹹陽,那總共花掉了七天的時間。”蕭何環視一眼諸位同僚,最後看著呂哲:“鹹陽需要做出權衡,以秦國高效的行政效率,一天之內就能做出抉擇。以前何在泗水郡沛縣曾經看過皇帝派出博士,那位博士坐的馬車隻用七天的時間就跑了九百裏。假設是在司馬欣所部爆發疫病的第七天鹹陽就得到這個彙報,然後第八天皇帝派人趕來南郡,他們在這個時間段被共將軍攔下是完全可以解釋清楚的。”

呂哲倒是能聽懂那些數據,但是在座的幾個除了梅鋗和娩杓似乎聽懂了一些,餘下的季布、蘇烈卻是完全聽傻了。

梅鋗和娩杓聽懂一些是應該的,他們一個掌握箭陣本身就要對數字敏感,另一個有行政天賦也經常接觸數字。至於季布和蘇烈,他們聽不懂也能解釋得過來,畢竟現在是公元前二百一八年,還沒有《周髀(bì)算經》和《九章算術》,隻有一本流傳於兵家的《孫子算經》,墨家、陰陽家也有其相應關於算術的書籍,兩個原本隻是百將或五百主的人,家世又不淵源,又怎麼會聽得懂呢。

蕭何講出了“來龍去脈”,他的話讓呂哲能夠更清晰的抓住要點來進行判斷。

總的來說,該是司馬欣報告徐岩,徐岩又急告鹹陽,然後才有後麵的事情。現在呂哲所需要思考的是這件事情對自己是否有利,之後又會產生什麼效應,最後才是決定要不要見頒詔欽使的選擇。

與之桓楚的約定隻有十二天了,連日邀戰司馬欣不出,長沙郡的吳芮那邊也再次傳來快頂不住的消息……

始皇帝能夠一統天下依靠的是攻無不取戰無不勝的秦軍,但這並不是全部,嬴政幼年的經曆再加上有足夠的權謀從呂不韋手中拿回權力,證明他不會是外界所傳動不動就暴怒的君主,其人謀略不缺耐性不缺,南下不利又軍中爆發疫病,使用權謀變通之術欺騙也好利誘也罷,能讓呂哲撤兵不再糾纏陷入困境的司馬欣所部才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事情。

呂哲明白有了裂痕,特別是以臣子攻君主之軍沒有轉圜的可能性,可是他也需要有喘息的時間。他現在應該思考的是司馬欣撤軍之後秦軍還會不會卷土重來,如果會卷土重來又是多久之後,他能有多少喘息的時間。或者是徐岩現在是不是已經整軍帶著三川郡剩餘的十五萬秦軍南下,多少天之內會到來。想清楚這一些,他才能決定是不是要上始皇帝的當。

蕭何一直在觀察呂哲,他以後是不是會全心全意的效力取決於呂哲的會做出什麼抉擇,做出抉擇之後的理由和想法又是什麼。

“主上,從南陵運的器械下午就會到來。”梅鋗說了一句沒頭沒尾的話。

超過兩百部的車弩、床弩,十八部的弩炮,刀盾車五百輛,用以跨越壕渠和拉扯營寨圍欄的橫鉤車一百輛,還有一些相應的石彈、巨弩箭,那就是下午會到的物資。

“派人……,”呂哲深呼吸一口氣,“派人通知共尉,兩天後將頒詔欽使的隊伍護送過來。”,緩緩地站起來走到地圖邊看了許久,“再派出斥候,快速而嚴密的注意三川郡的動向。”,轉身看著眾人,最後說道:“軍械來了之後,立刻、馬上、不用管器械的損耗,全力遠程攻擊司馬欣所在的營寨!”